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慄世方

  一、概述

  頸動脈是將血液由心臟輸送至頭、面、頸部的大血管,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前者進入顱內,將血液輸送給腦和眼球,後者分佈至頭皮、頜面部及甲狀腺等。頸內動脈是腦的最主要的供血血管之一。

  頸動脈狹窄好發於頸動脈球部及頸內動脈起始部,重者可以導致頸內動脈閉塞。腦是人體代謝最旺盛的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腦的重量占人體總重量的2%,但其所需血液佔到全身總量的15%―20%。兩側頸動脈為腦組織供應80%以上的血流,一旦發生頸動脈狹窄、閉塞或斑塊脫落,就會引起相應腦組織缺血導致缺血性中風,造成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如昏迷、肢體癱瘓、語言障礙等,重者可直接導致病人死亡。

  據統計,一半以上的腦梗塞是由於頸動脈狹窄造成,嚴重的腦梗塞往往導致殘疾、喪失勞動和社會活動能力,甚至直接導致死亡。故而,頸動脈狹窄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危害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之一。

  二、病因

  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中、老年患者頸動脈狹窄最常見的病因。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並常有高鹽高脂飲食、吸菸等易導致心腦血管損害的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是由於脂質物質在血管壁上堆積逐漸形成斑塊,其主要構成成分為內部脂質核心與表面的纖維帽。斑塊逐漸增大使管腔逐漸狹窄,或是不穩定性斑塊發生破潰,斑塊內脂質成分裸露在血管腔內,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均可導致腦缺血事件的發生。

  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頸動脈狹窄常位於頸動脈球部與頸內動脈起始段。其他導致頸動脈狹窄的原因包括頸動脈夾層、大動脈炎、頸部放射治療後的繼發改變等。

  三、頸動脈狹窄的危害

  頸動脈狹窄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頸動脈血管腔徑狹窄,甚至閉塞會直接引起腦部血流灌注不足;另外,當動脈血管壁上的斑塊脫落,並隨血流進入腦內血管時,就會形成栓子而阻塞腦血管;血流下降又使進入到腦血管內的栓子清除率的下降。輕者可能發生單發或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重者導致大面積的腦組織缺血,有著很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尤其需要重視的是,此類病人的發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50歲以下的青壯年患者逐年增多,這可能與不良生活方式,攝入過多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工作壓力大,過度緊張勞累等因素有關。而腦血管疾病一旦發生,常常出現的偏癱、失語、認知功能下降等後遺症,不僅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而且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四、臨床表現

  根據是否發生過腦缺血發作將其分為部分“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和“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症狀性頸動脈狹窄的臨床表現主要與血管狹窄導致的腦缺血相關。根據發病的時間特點可以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以及卒中,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患者的缺血癥狀是否可在24小時內完全緩解。可以完全緩解的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而不能完全緩解的為卒中。

  頸動脈狹窄導致的缺血癥狀主要包括:頭暈、記憶力減退、黑朦發作、偏側面部、肢體麻木、無力、言語不利、意識障礙等。

  五、診斷及高危人群的篩查

  (一)診斷

  頸動脈狹窄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症狀、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確定。影像學檢查方法主要包括對頸部及顱腦的血管的形態學檢查以及對腦組織結構檢查兩個方面。

  血管影像學檢查:

  主要應用於頸動脈的血管影像學檢查包括:頸動脈超聲、經顱多普勒、CT血管成像(CT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

  腦組織影像學檢查:

  主要應用於腦組織結構的檢查包括:計算機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平掃及彌散加權成像(DWI)、用於評估腦組織缺血性改變,

  (二)高危人群的篩查

  1、年齡5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2、有高血壓、糖尿病史,重度吸菸者;

  3、出現頭暈、記憶力下降等非特異性症狀;

  4、有TIA發作、黑朦發作和卒中病史者。建議行頸部血管超聲及頸部血管CTA檢查。

  六、治療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主要包括危險因素的控制、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介入治療。

  (一)危險因素的控制

  動脈粥樣硬化性頸動脈狹窄常常是全身血管病變的一部分。因此,控制可以導致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是頸動脈狹窄治療的基礎。主要包括:適當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戒菸、少飲酒、合理的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則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以及降血脂藥物。前者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後者常用為他汀類調脂藥物,可以起到穩定斑塊的作用。除此以外,藥物治療尚包括針對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的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只能起到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儘量減少血栓形成的目的,但並不能從根本上去除斑塊,或恢復腦組織血流。

  (三)外科手術治療: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目前唯一可以去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經過歐洲、北美大規模臨床試驗及60年的臨床應用,被證實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方式。現在,北美每年CEA可達到17萬人次,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首選方案和“金標準”。

  但是,目前國內能夠開展CEA手術的醫療機構尚少,統計顯示,我國每年完成的CEA總例數僅約1000例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國內開展較晚、醫生層面的培訓不足及認識的滯後、人群對疾病的危害性及手術治療有效性的認識程度不足等因素有關。因此,應加大腦血管疾病預防知識的科普宣傳,向患者清楚告知頸動脈狹窄的危害,儘早清除頸動脈血管內的“垃圾”,降低腦梗塞發生的風險,以免發生嚴重腦中風,喪失最佳治療時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