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辛學知

  今天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嬰幼兒的肛腸保健。有些人認為嬰幼兒不會得肛腸病,這樣認識是不對的。人從落地起都可患肛腸病,如先天性肛門閉鎖( 沒有肛門)、先天性肛門移位、先天性肛門狹窄、先天性肛門陰道瘻、直腸尿道瘻等。同時因為嬰兒大腦抑制功能發育不全,肛門括約肌、提肛肌等功能較弱,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有時還會出現大便失禁,所以對嬰幼兒的肛門病也要引起重視。

  1、嬰幼兒肛腸病的特點

  ( 1)可發生肛門畸形

  嬰兒落地時人們最關心的是性別,在忙亂中往往疏忽了肛門是否正常。據統計報告新生兒的肛門畸形為萬分之二左右。所以父母不要忘記觀察嬰 兒有無肛門、肛門部是否正常、肛門是否狹小、有無肛門瘻道等。還要注意嬰兒大便的情況,如果嬰兒長時間沒有大便,出現腹脹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因為直腸狹窄或閉鎖,雖然肛門正常,但糞便不能通過直腸從肛門排出而出現梗阻,如不及時治療可以危及嬰兒的生命。

  ( 2)易感染形成膿腫

  由於嬰幼兒機體發育不全,抵抗力低,肛門部很容易引起感染。又因嬰兒不能說話,感染初起不易發覺而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等到家長髮現膿腫已經形成了。所以嬰兒尿布要勤換、肛門要勤洗,並經常注意肛門有無異常。

  ( 3)易腹瀉引起脫肛

  嬰幼兒消化不良、受涼或腸道 感染等均可引起腹瀉,這是經常發生的病證。由於小兒肛 門直腸部組織發育不健全,如果腹瀉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可以引起直腸與周圍組織脫離而發生直腸脫垂。所以當小兒發生腹瀉時應及時治療。

  2、嬰幼兒常見的肛腸病

  ( 1)先天性嬰幼兒肛腸病

  產生原因: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胎兒在母親子宮裡只有8 cm的時候。胎兒的直腸和膀胱是互相連著的,這個溝通的地方稱為“肛腔”。胎兒長到第 7 周的時候,肛腔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面發育成泌尿生殖系統( 膀胱、尿道、陰道),後面向會陰部伸展發育形成直腸。從這時候起,直腸和膀胱就成為兩個獨立的、互不通連的臟器。胚胎第 9 周時肛門部的肛膜消失,就逐漸形成了肛門。當胚胎第 9 周時,如遇到各種各樣的原因,引起胚胎髮育異常,或發育中止時,就可以造成肛門直腸的畸形。

  分類:

  第一型:肛門或直腸狹窄。肛門和直腸都完整而且相通,只是肛門或直腸下端狹窄,管徑比正常嬰兒細,糞便通過發生困難。

  第二型:肛門膜狀閉鎖。直腸正常,肛門部有凹陷、肛門與直腸之間有膜狀隔阻塞,引起肛門與直腸不相通而大便不得排出。

  第三型:肛門直腸閉鎖。直腸下段與肛門面板凹陷之間有相當距離,不能大便和排氣,這種畸形最多見,約佔整個直腸先天性畸形的一半以上。

  第四型:直腸下端閉鎖。這些新生兒肛門外形正常,有肛門存在,肛門及肛門括約肌均正常,但肛門與直腸之間有不同距離的間隔,由於這間隔較高,肛門表面基本正常,所以這種型別常被忽視。

  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可伴有瘻道,在男嬰多見為直腸膀胱瘻、直腸尿道瘻、直腸會陰瘻;女嬰多為直腸陰道瘻等。當伴有這些瘻道時,常被忽視,往往發現尿內的糞便或尿液混濁時才引起注意。這些病變很容易引起膀胱炎或腎盂腎炎。

  (2)非先天性的嬰幼兒肛腸病

  只要家長仔細,這類疾病通常容易被發現。主要有小兒肛周膿腫、小兒直腸脫垂、小兒直腸息肉、小兒肛門寄生蟲等。

  3、如何進行兒童的肛門衛生保健

  ( 1)注意區域性清潔乾燥

  嬰兒的神經和肌肉的功能尚未健全,對大便的控制力差,有大便就排,所以排便次數多。有的是一邊吃飯一邊大便,甚至排便次數超過吃飯的次數,而且常常是稀便,這是乳兒特有的排便形式,不必擔憂。由於排便次數多,又常為稀便,如尿布更換不及時很容 易引起肛門 面板潮紅、潰 爛、感染等,俗稱“紅屁股”。要保持嬰兒的肛門健康就必須隨時更換尿布。同時在排便後用溫水或溫鹽水清洗肛門。尿布要用開水燙洗並曝晒。發生紅屁股時,洗後可撲上一些痱子粉,再用柔軟的幹尿布包好。

  ( 2)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兒童有時大小便控制不住,汙染衣褲,這是難以避免的現象,家長不宜過多責備,以免增加他們的精神負擔。要幫助孩子建立定時排便的習慣,到時間就去排便; 但如果沒有大便也不要長時間坐在便盆上,少數兒童有坐在痰盂上看小人書或玩耍的習慣,這對肛門保健很不利,家長要幫助他們改掉這一習慣。小兒腹瀉後肛門部可有裡急後重感,他們會認為大便沒解乾淨而坐在便盆上不願起來,這樣很容易引起肛門病。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設法叫孩子起來,並用溫水清洗和用熱毛巾熱敷肛門,幫助他們克服下墜感。同時要及時治療小兒腹瀉。如果發現小兒大便時哭鬧,或排便非常用力、甚至憋得面紅耳赤時要及時查詢原因,對症處理。

  ( 3)要注意便盆衛生

  兒童大多坐在便盆上大便,如便盆邊緣有破損會擦傷面板,便盆不清潔可引起細菌感染。集體公用的便盆還會互相傳染疾病,所以便盆衛生要引起人們的重視。另外,兒童大多穿開襠褲,小兒常常席地而坐,往往會發生感染和外傷,也應幫助他們改掉這種席地而坐的習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