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副主任醫師 劉荔

  進入秋冬季,氣溫逐漸下降,許多膝關節疼痛患者的症狀便加重。因為這些症狀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往往因受寒受涼而加重,故俗稱“老寒腿”,現代醫學稱之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可引起關節疼痛、僵硬、腫脹、關節不穩以及肌肉無力,從而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甚至致殘。臨床以中老年患者多見,因其病情複雜、病程漫長、治療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此提醒,保護好膝關節,提高生活質量。

  一、“老寒腿”的形成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是一種以關節軟骨變性、關節間隙狹窄、滑膜炎性增生以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疾病。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幾乎承受著全身的重量,其負擔重、活動多,關節軟骨容易磨損、破壞。而腰或下肢先天性發育缺陷,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骨折、關節脫位等骨關節損傷,或患化膿性關節炎、類風溼等其他疾病,均可使關節接觸面不平滑、負重力線變化,從而導致膝關節發生退行性變化而導致骨性關節炎。另外,寒冷、潮溼等因素作用於機體,容易引起膝關節區域性的神經、血管及軟組織功能紊亂,從而加重病情。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老年人肝腎不足、精虧血少、筋骨受損,風寒溼邪容易入侵體內,阻滯經絡,流注關節,導致關節周圍氣血執行不暢,不通則痛。

  二、“老寒腿”的特點

  “老寒腿”一般起病緩慢,病程較長,表現為兩側或一側膝關節經常隱痛,活動時加重,休息後好轉。陰天、下雨雪、氣候變冷時,症狀加重,故喜暖畏寒是“老寒腿”患者的共同特點。有人形容能作為氣象預報提前預測天氣變化。

  在急性疼痛發作時,患者關節僵硬、活動時有彈響聲,久坐後關節僵硬加重、活動後稍有好轉,上下樓梯時症狀明顯,晚期出現關節腫脹、活動受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