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內科 副主任醫師 李維社

  發熱的定義,許多文獻略有差異。腋下溫度高於37.5度或肛溫高於38度,我們稱之為發熱。發熱時大多會出現明顯的全身症狀,例如,頭痛、頭暈、乏力,四肢肌肉痠痛、畏寒等。生活中常見的可引起的發熱的疾病有普通感冒,急性咽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肺部感染等。發熱我們可以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在感染性發熱的眾多疾病中,按照病原體主要包括病毒、細菌的感染,也包括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以及真菌、螺旋體、原蟲、蠕蟲等寄生蟲的感染。非感染性發熱多見於變態反應性疾病,結締組織病、各種系統的惡性腫瘤,同時也見於物理化學性損傷,例如熱射病,大面積的燒傷等。也見於神經元性的發熱,例如腦出血、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在這裡我們要說的是,發熱並不一定就是壞事情,發熱對於啟用人體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人體適度的體溫升高可殺滅入侵人體的病毒、細菌。因此出現發熱以後,我們不需要慌亂,需要淡定,密切關注體溫的變化,密切關注伴隨症狀的出現,因為伴隨症狀對於我們尋找引起發熱的原因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例如伴有咽痛的患者我們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扁桃體的化膿;伴有腹痛腹瀉的患者我們要注意急性胃腸炎的可能,很可能有不潔飲食史或腹部受涼史。對於伴有咳嗽咳痰的患者我們要注意儘量檢查胸片或胸部CT,需要排除肺部器質性病變,避免出現誤診。

  發熱對於人體消耗很大,重要的是給患者帶來很多的痛苦,例如流感引起的全身症狀,反覆的高熱,全身肌肉痠痛,只有生病的人才能深切體會。當然也有部分患者雖有發熱並沒有明顯的不舒服。為了避免出現併發症,因此需要儘早找出病因,及時給予對症治療,改善患者的舒適度。因為大多發熱出現在夜間,所以在這裡強烈建議家中需要備用小藥箱,準備我們平時所需的感冒、拉肚、磕磕碰碰引起的創可貼、酒精、敷料、繃帶棉籤等小東東。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出現發熱我們如何應對。
  首先一般處理臥床休息,補充能量,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鼓勵多吃水果或多飲湯水。
  其次物理降溫用冰水或冰塊溼敷前額及大血管處(腹股溝、腋窩等),或頭下置冰袋,也可用75%酒精兌些溫水擦浴。必要時我們也可以衝熱水澡,但要防止避免受涼加重症狀。此方法僅適用於孕婦或備孕的人群,因為可操作性不強,效果也不可靠。
  最後藥物降溫對於發熱我們可能口服解熱鎮痛藥,解熱鎮痛藥我們首選對乙醯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緩釋膠囊。兒童我們使用相應的混懸液製劑就可以。對於二個月以上的寶寶,我們選擇對乙醯氨基酚。對於六個月以上的寶寶我們選擇布洛芬。對於二個月以下的寶寶,我們禁用任何的解熱鎮痛藥。對於我們成人來說,布洛芬緩釋膠囊一日可以最多使用四次,布洛芬要較對乙醯氨基酚維持退熱的效果更持久些。在這裡我們也不推薦兩種解熱鎮痛藥交替使用來退熱,更不推薦使用激素的藥物來退熱,例如地塞米松。以前臨床上許多的大白片例如安乃近、去痛片、克感敏等,都不推薦使用,因為是複方製劑,含有氨基比林等,所以副作用很大。

  如果家中沒有單一的解熱鎮痛藥,我們也可以使用複方感冒藥,在正常用量下都是安全的。如複方氨酚烷胺膠囊、我們平時聽到的快克、感康、白加黑、臣功再欣等這些藥物基本成分大致相當,主要含有對乙醯氨基酚、馬來酸氯苯那敏片、布洛芬、金剛烷胺等,無非就是解熱鎮痛藥、抗過敏的藥物,和抗病毒的藥物。別的藥物都好理解,抗過敏的藥物主要作用就是減緩流涕的發生,但是有嗜睡的不良反應,所以不建議高空作業者和駕駛操作者使用。
  如果家中沒有上面所說的藥物,但是有中成藥,也是可以臨時對付。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是我們中醫特有的一種稱謂,是用中醫理論來辨證施治普通感冒的,兩者最明顯的區別是咽喉腫痛。如果有咽喉腫痛,我們稱之為風熱感冒,是需要給予清熱解毒類的中成藥來治療的,例如連花清瘟膠囊、雙黃連口服液、藍芩口服液等。反之我們稱之為風寒感冒,需要給予辛溫解表的藥物,例如感冒清熱顆粒,風寒感冒顆粒等。雖然兩者都是感冒,都有發熱,但症狀是有區別的,治療也是有所區別的。
  如果有明確的扁桃體化膿,也就是有白色的分泌物,這個時侯是需要給予抗生素來病因治療的,這個時侯單純的退熱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反覆發熱也是勢不可擋的。因此及時給予抗生素是當務之急,我們首選二代頭孢或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對於大多數的發熱,病毒感染是大部分的,而且有一定的自限性,因此不必急於使用抗生素,否則很有可能造成抗生素的濫用。在這裡強烈建議在醫院查血常規後,根據炎症指標的變化,再酌情使用。
  最後強調一下,口服藥物治療是最安全的,也是可以和靜脈輸液治療達到同等效果的。許多患者一看發熱都急於輸液治療,殊不知輸液治療也是有適應症的。對於反覆發熱一定要有思想準備,我們用藥的目的是緩解患者全身的不適,重在改善患者的舒適度,不可能打破事物存在的規律,疾病不可能無端停止正常演變,但經過我們的干預完全可以縮短病程,早日痊癒。、
  經過我們積極家庭治療後的反覆發熱,建議及時就醫新冠核酸檢測,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避免誤診,貽誤治療時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