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童保健科 副主任醫師 劉秀梅

  丁丁出生以後,全家人高興極了,每天小心呵護。可是還不到滿月,丁丁的臉上出現了一些紅色的小疙瘩,頭頂上有一些黃黃的痂皮,媽媽不知道,丁丁這是怎麼了?
在兒童保健門診,醫生給出的診斷是:溼疹。

  什麼是溼疹?

  溼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面板病,一般認為與過敏反應有一定關係。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複發性等特點。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嬰幼兒最為多見。嬰幼兒溼疹多發於2~3個月的嬰兒,少部分出生後7天內就有,1歲以後逐漸減輕,到2歲以後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少數可以延伸到幼兒或兒童期。

  為什麼寶寶會出現溼疹?

  (一)遺傳因素

  嬰幼兒溼疹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特別是直系親屬有溼疹或者其他過敏症狀者最常見。

  (二)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溼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環境性變應原,包括:

  1、衣物:人造織物、人造革品、與衣物有關的印染劑、漂白劑、防蛀劑、防黴劑、柔順劑等。

  2、食品:用於食品生產的化肥、農藥、人工飼料、飼料新增劑,用於食品加工的防腐劑、礦氧化劑、香料、色素、催熟劑、增稠劑等。

  3、居住環境:人造建築構件、化學塗料、塑料製品、橡膠製品、人造纖維、膠合劑、防水劑、家用及辦公室電子器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居室清潔劑、殺蟲劑等。

  4、寵物:各種皮毛動物、水養動物也都是嬰幼兒溼疹的誘發因素。

  (三)感染因素

  部分溼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氣源性真菌等。所以部分嚴重溼疹的治療的時候都會使用外用抗感染藥物。

  (四)飲食因素

  嬰幼兒最主要的因素還是飲食,常見的過敏原包括牛奶、雞蛋、堅果、豆類、海鮮等。

  溼疹的症狀和分類

  多數皮疹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前胸、後背、四肢也可有皮疹。起初的皮疹為紅斑,以後為小點狀突起的皮疹有斑疹、丘疹,很癢,皮疹可破損,流出液體,液體幹後就形成痂皮。

  嬰兒溼疹可以分為:乾燥型、脂溢型和滲出型:

  (1) 乾燥型:溼疹表現為在紅色丘疹,可有面板紅腫,丘疹上有糠皮樣脫屑和乾性節痂現象,很癢。

  (2) 脂溢型:溼疹表現為面板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3) 滲出型:多見於較胖的嬰兒,紅色皮疹間有水瘡和紅斑,可有面板組織腫脹現象,很癢,抓撓後有黃色漿液滲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軀幹、四肢以及全身蔓延,並容易繼發面板感染。

  多數治療溼疹的藥物中都含有激素。但嬰兒面板角質層比較薄,使用這種藥物可能會造成面板快速硬化、色素沉積、紅血絲、與周圍面板顏色不一致等現象。所以嬰兒溼疹用藥要非常謹慎,且不要長期使用。去除誘因是最主要的治療,如果發現孩子對於某種蛋白過敏,就要停止這種蛋白的攝入。母乳是最低敏的蛋白之一,不要因為孩子有溼疹就完全停止母乳的餵養,一定要權衡利弊,要專業醫生和父母一起來評價是否有必要停止母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