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杜恩偉

  一、失眠的概念

  失眠是一種持續相當長時間的睡眠的質和/或量令人不滿意的狀況,常表現為難以入眠、不能入睡、維持睡眠困難、過早或間歇性醒來而引致睡眠不足。失眠是一種最常見的睡眠紊亂,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失眠的經歷。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失眠症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據統計,約有30%的成人患有失眠。

  每天人的睡眠時間多少才屬於正常呢?隨年齡不同而不同:大多數新生兒每天約睡14~18小時;10歲左右兒童睡眠時間為9~10小時;2/3成人每晚睡7~8小時;1/5成人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老年人平均每晚睡6.5小時。根據日本的研究每天睡眠7小時左右最好。

  失眠有哪些表現?

  失眠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入睡困難;②不能熟睡;③早醒,醒後無法再入睡;④頻頻從惡夢中驚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惡夢;⑤睡過之後精力沒有恢復;⑥發病時間可長可短,短者數天可好轉,長者數日持續難愈。

  二、引起失眠的常見原因有:

  1、心理因素:生活、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和困難所造成的焦慮、抑鬱、緊張、激動、憤怒或思慮過多均可引起失眠。目前有5類導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為心理學界所公認的:

  怕失眠心理

  許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慮”,晚上一上床就擔心睡不著,或是盡力去讓自己快入睡,結果適得其反。

  人的大腦皮層的高階神經活動有興奮與抑制兩個過程。白天時腦細胞處於興奮狀態。工作一天後,就需要休整,進入抑制狀態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後,又自然轉為清醒。

  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相互協調,交替形成周而復始的睡眠節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腦細胞的興奮過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腦細胞就越興奮,故而就更加失眠。

  夢有害心理

  不少自稱失眠的人,不能正確看待夢,認為夢是睡眠不佳的表現,對人體有害,甚至有人誤認為多夢就是失眠。這些錯誤觀念往往使人焦慮,擔心入睡後會再做夢,這種“警戒”心理,往往影響睡眠質量。

  其實,科學已證明,每個人都會做夢,做夢不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而且是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在夢中重演白天的經歷,有助於記憶,並把無用的資訊清理掉。夢本身對人體並無害處,有害的是認為“做夢有害”的心理,使自己產生了心理負擔。

  自責心理

  有些人因為一次過失後,感到內疚自責,在腦子裡重演過失事件,並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妥善處理。白天由於事情多,自責懊悔情緒稍輕,到夜晚則“徘徊”在自責、懊悔的幻想與興奮中,久久難眠。

  期待心理

  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擔心睡過頭誤事,因而常出現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網站管理員,由於上大夜班(夜裡12點上班),常於晚7時睡覺,因害怕遲到,睡得不踏實,常常只能睡上1-2小時,就被驚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晉升、職稱評定、分房結果快要公佈前,往往也處於期待興奮狀態,難以入睡。

  2、生理因素:精神緊張、飢餓、疲勞、性興奮以及一些疾病,如關節炎、潰瘍病、心絞痛、偏頭痛、哮喘、心律失常等都可引起失眠。隨著年齡的上升,睡眠效果也可發生變化而引起失眠。丘腦病變者可表現為睡眠節律的倒錯,即白天睡眠,夜晚清醒不眠。精神壓力過大。這是最常見的原因。許多長期失眠的人被認為是緊張過度和帶有抱怨情緒的人,稍有不適即甚敏感,不易鬆馳;或者思慮過度,心勞日拙;或由於激烈的心理衝突過於興奮,激動。

  3、濫用安眠藥或興奮藥:飲酒、藥物濫用、藥物依賴及戒斷症狀均可引起失眠。常見的藥物有興奮劑、鎮靜劑、甲狀腺素、避孕藥、抗心律失常藥等。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起居不規律,高強度腦力勞動,體力活動過少。長期坐辦公室工作者最易患失眠。

  5、飲食因素。睡前吃得過飽或飢餓;睡前飲用濃茶、咖啡或其它興奮性飲料。

  6、睡眠環境因素。睡眠中有強光、噪聲;臥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吸血昆蟲的騷擾;不舒服的床鋪、被褥;對睡眠環境缺乏安全感如對自然災害的恐懼,害怕鬼神等。

  7、對睡眠持有不正確的態度。如認為每晚必須有8小時睡眠,當自已睡眠不足此量時,便擔心睡眠不夠,唯恐自己睡眠過少影響身體,造成精神緊張,就更睡不著覺,以至於惡性迴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