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陳勝利

  顱底是顱內解剖結構中最複雜的區域之一,有許多腫瘤均可侵犯顱底。顱底的鼻腔、鼻咽部、咽旁間隙、副鼻竇、翼顎窩、顳窩、顳下窩、顳骨等部位的腫瘤均可向上侵及顱底骨質,甚至破壞硬腦膜,形成顱內外溝通腫瘤。

  顱底腫瘤按解剖部位分為前、中、後和側顱底腫瘤,常見的源於顱內近顱底的腫瘤有嗅溝腦膜瘤、神經母細胞瘤、鞍結節腦膜瘤、垂體腺瘤、顱咽管瘤,巖斜區腦膜瘤、腮腺癌、骨肉瘤、骨軟骨瘤、鱗狀細胞癌、鼻竇未分化癌、粘膜黑色素瘤、聽神經鞘瘤、上皮樣囊腫、頸靜脈球瘤等,如果突破顱底硬膜,即形成顱內外溝通腫瘤,根據腫瘤發展方向可以突至鼻腔、副鼻竇、鼻咽部、顳窩、顳下窩、翼顎窩等。

  根據美國腦科腫瘤中心統計,美國的原發良、惡性顱底腫瘤的年發病率為14/10萬人,佔原發性顱內腫瘤的25G。由於顱底區域複雜的解剖結構,神經血管密佈集中,結構有複雜重要功能,加以術野深在狹小,使顱底腫瘤的治療一直成為神經外科醫生的巨大挑戰。

  顱底腫瘤大多為生長緩慢的腦外良性腫瘤,少部分為臨近部位的惡性腫瘤侵犯或轉移瘤,一般病程比較長,腫瘤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臨床表現為腫瘤侵犯顱神經、腦血管、小腦、腦幹及副鼻竇出現的症狀及高顱壓表現。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個性化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是神經外科醫生今後努力的方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