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膽胰內鏡外科) 主任醫師 侯森林

       惡性梗阻性黃疸可以由許多惡性疾病引起,如:膽管癌、胰腺癌、轉移癌、十二指腸乳頭癌、壺腹癌、膽囊癌等,可導致膽汁引流不暢或受阻,膽道內壓增高,膽汁淤積。引起肝細胞凋亡和壞死,肝功能受損;膽汁淤積亦可繼發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感染,引起膽管炎的反覆發作;膽汁不能進入消化道一方面可產生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另一方面由於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可使維生素K、A、D、E等缺乏,產生一系列症狀。由於腸道內膽汁酸鹽減少,使其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的生長等作用減弱,可導致內毒素入血增多,內毒素的增多可損害腎功能。發病率近年來有增高的趨勢,絕大多數胰膽腫瘤患者就診時己屬中晚期,手術切除率不足20%,及時解除膽道梗阻是治療的關鍵。行膽道內支架引流,不僅可迅速改善因膽汁淤滯所引起的肝功能損害,而且解除了膽道壓力,改善了肝臟的血流,肝臟血流增加使肝臟代謝增強,血膽紅素濃度逐漸減少使肝臟功能逐步改善。支架治療與膽腸內引流術均能成功地解除膽管梗阻,並能較長時間維持通暢,在減黃效果及其速度和生存時間上無顯著性差異,但在生存質量上支架組明顯優於膽腸內引流組。

  經十二指腸鏡(ERCP)途徑。常規ERCP術前準備,先行選擇性膽管插管,待導絲越過梗阻段後注入適量30%泛影葡胺造影,瞭解膽管狹窄部位、程度及長度,導絲超選至擴張最顯著、引流範圍最廣泛的膽管,膽管狹窄較嚴重者先行膽道擴張,選擇COOK公司的擴張探條或擴張水囊進行狹窄段擴張,再循導絲用推送器置入金屬支架。

  經皮經肝穿刺(PTCD)途徑。採取仰臥位常規準備下,經造影或抽出膽汁證實位於於膽管內,先進行造影,引入導絲進入肝內膽管,交換導絲和導管,使用擴張鞘擴張胸壁路徑後,用黑泥鰍導絲尋找膽道狹窄部位的間隙越過狹窄進入十二指腸,直接引入置放支架的導管,造影證實膽道狹窄部位和長度後置放支架。

  聯合ERCP和PTCD途徑取左俯臥位,常規經皮經肝穿刺造影后,導絲超選擇通過狹窄段經十二指腸乳頭匯入十二指腸降段,然後插入十二指腸鏡進行檢查,經內鏡活檢孔道實施如下操作:插入造影管,與乳頭開口處的導絲實施導管-導絲對吻法對接,越過狹窄段插入擴張膽管,造影管在導絲引導下進入膽管,經造影管插入新導絲,超選膽管分支,行內鏡下膽管金屬支架引流術,退出穿刺導絲與導管。

  經ERCP途徑置金屬支架治療具有創傷小、成功率高、適用範圍廣、可反覆應用等特點,已廣泛用於惡性膽管梗阻的治療。研究發現,經內鏡置支架治療與膽腸內引流術均能成功地解除膽管梗阻,並能較長時間維持通暢,在減黃效果及其速度和生存時間上,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而在併發症、病死率和術後住院天數上明顯優於後者,僅在支架阻塞再治療率上高於手術組。隨著操作技術的熟練和提高,如靈活應用導絲等能進一步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併發症的發生。內鏡下膽道引流術具有較開腹手術更廣的適應徵範圍,通常不受年齡的限制,有少量腹水和肝功能變化合並輕度凝血功能下降的患者仍可謹慎實施,但如已出現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消化道梗阻、曾行全胃切除等上消化道手術的病例應視為禁忌。

  經PTCD途徑置入膽道支架優點為手術創傷小,不受上消化道手術限制,可恢復膽汁生理引流,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解決:PTCD手術時,有些患者若梗阻嚴重、支架張開較小不能通暢引流或者術中穿刺損傷較大的血管等情況,為防止出血、膽漏、膽汁性腹膜炎等均需要留置外引流管,給生活帶來了不便,而且可能出現穿刺點的疼痛等,外引流會造成膽汁丟失而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和消化酶缺乏,影響消化吸收;支架在透視下置放,有時會造成定位不準確。選擇此術式患者多為肝功能嚴重受損、有消化道梗阻、曾行全胃切除等上消化道手術的病例或是合併心肺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不適合或不能耐受ERCP操作者,經PTCD途徑置入膽道支架仍為一種較好的臨床姑息治療選擇。

  聯合ERCP和PTCD途徑,優點創傷小、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此方法可作為適合行ERCP途徑置支架但ERCP失敗後首選的姑息治療方法。

  雖然膽道支架置入有多種途徑,但各種途徑各有優、缺點。臨床醫生應對患者的全身及區域性情況進行詳細評估後選擇合理的途徑進行治療,而不應過分強調某一種置入方式,以提高膽道支架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儘可能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