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科 主治醫師 王英歌

  據統計,聽力障礙在正常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而重症監護病房搶救的新生兒,其聽力障礙的發病率可高達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國際上對聽力損失兒童一貫執行三早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如何早期發現及預防嬰兒聽力障礙?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重要手段。衛生部規定,新生兒2-7天可做聽力篩查。一旦聽力篩查不能通過,爭取在出生後3個月時作出明確診斷。3歲以前特別是1歲之前,是孩子語言中樞發育的關鍵時期。如在此前出現聽力障礙,將不能獲得正常的語言能力。

  雖然新生兒聽力篩查已極為普及,仍有少數地區及家庭沒有條件進行此項檢查。那麼,除了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還可以通過細心觀察發現孩子的聽力是否異常。

  孩子剛一出生就能聽到聲音,雖然他們不會做出主動的反應,但他們卻能在聲音的刺激下產生下意識的反射活動,比如避開他的視覺在他耳旁敲擊物品產生聲音,他會做出眨眼、身體抖動等動作,因此要給寶寶一個有聲的環境,給嬰兒買些有聲響的玩具,如鈴鐺、發音盒等,同時家人的正常活動會產生各種聲音,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水聲、刷洗聲、說話聲等,外界也能傳來許多聲音,如汽笛聲、雷鳴聲的聲音等。家長應仔細觀察孩子對這些聲音的反應,這樣不僅能早期發現嬰兒的聽力是否異常,同時這些聲音會刺激嬰兒的聽覺,促進聽覺的發育。

  四個月之後,孩子就有了主動尋找聲源的能力,聽到強的聲音刺激後會用眼神或轉動頭去尋找。除了給孩子買些有聲響的玩具逗引孩子,給孩子播放音樂,看他的反應外,家人可以通過和孩子說話觀察孩子的反應,雖然這時他還不能應答,但是家人特別是母親親熱的話語,會使孩子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當母親面對孩子親切地說著、笑著、和嬰兒交談時,嬰兒會緊盯著母親的臉,也會微笑、呵呵笑,手舞足蹈等,如果沒有任何反應,說明孩子可能存在聽力異常。

  一歲以後的孩子,就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按照語言命令做出一些簡單的動作,並且開始咿呀學語。家長應該仔細觀察孩子在每個年齡段對聲音的反應,如果發現孩子的反應與年齡段不相符,就應該對孩子是否有聽力障礙產生懷疑,如果懷疑應早期就醫,早期診斷,早期干預。

  任何事情都應防患於未然,那麼怎麼預防嬰兒聽力障礙呢?目前,對新生兒先天性耳聾的因素尚未完全認識,但發現與以下高危因素關係較密切:近親婚配、耳聾家族史,宮內感染(如鉅細胞病毒、風疹、弓形蟲、梅毒等),早產或極低體重兒(體重小於1500克),多胎,母親孕期濫用藥物(如慶大黴素)和酒精,母親糖尿病,染色體異常等。

  有些新生兒在出生時並無聽力喪失,但可由於各種後天因素而導致聽力障礙,如腦膜炎,使用耳毒性藥物,嚴重黃疸,嚴重窒息,以及其他嚴重疾病而長時間住新生兒監護病房,均為聽力障礙的高危因素。

  因此,孕婦加強個人衛生保健意識,使胎兒避免不良接觸,加強妊娠期和產期保健,做好胎兒和新生兒疾病防治;父母親應學習一些育兒知識,避免孩子生病,產生聽力障礙的高危因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