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臨床心理科 主任醫師 張香雲

  提到焦慮,往往會使人想到那種痛苦的體驗:驚恐不安、提心吊膽,似大難來臨或危險迫在眉睫。為此有些人害怕焦慮,總希望自己能擺脫焦慮,達到一種無焦慮的狀態,卻不知因焦慮加上害怕焦慮會達到極其痛苦的狀態。

  有一位來訪者:女、30歲,半年前的一天突然出現心悸、胸悶氣短、頭昏、大汗,急診後做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速,未發現其它異常,約10分鐘左右緩解。之後間斷出現上述不適,多次到醫院急診,檢查除心率快並發現其它異常。一次因工作原因出差,在火車上,感到車廂內封閉,又出現胸悶、窒息感,要求服務員開窗,十幾分鍾後緩解。住在旅店內覺得窗戶密閉,室內空氣流通不暢,擔心自己會發瘋,會死去,為此夜間關門不敢上鎖鏈,不敢睡眠,時刻準備逃離房間。從此希望家人陪伴,不想獨自在家,害怕病情反覆,使用“安定”後緩解。她說醫生告訴她是“心臟神經官能症”,自己也多次上網瞭解情況,感覺自己精神上出了問題而來就診。

  針對她的問題,考慮她是急性焦慮發作,於是給她解釋了焦慮以及焦慮時所帶來的軀體上的反應。讓她瞭解焦慮是每個人都會體驗到的自然的情感反應,只要人認為有不好的事情或威脅性的事情可能發生,就會出現焦慮。這些危險的事情包括身體的威脅,如:可能生病、發生事故或死亡,社會的威脅,如可能被羞辱、拒絕或嘲笑;或是心裡的威脅,如可能發瘋、失去控制或是喪失能力。還給她解釋當我們感受到這些危險時,大腦就會發送資訊,調動機體的戰鬥―逃跑系統,為攻擊或逃跑提供能源,此時血液迴圈、呼吸等系統工作量增加,我們會感受到心率、心跳的力度以及呼吸的速度等發生改變,體現在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加深等,有時也會出現呼吸變得不均勻,併產生無害的但令人不舒服的症狀,如呼吸困難、咳嗽、胸悶或胸緊等,此時保護性的軀體變化產生了不舒服的軀體症狀,但這些症狀都是絕對無害的,也不意味著會出現大問題。因為焦慮達到一定程度,我們自己的身體通過自身調節,焦慮本身也會逐漸緩解。

  接下來讓她再次體驗焦慮:引導她放鬆後讓她想象一個讓她產生焦慮的情景,進入一間封閉的房內,她感覺到緊張害怕,頭部有金箍感,身體僵硬,心悸、呼吸困難。 此時告訴她做深呼吸,放鬆,並接受這種不適感,慢慢的她的緊張程度、不適感下降,待她能忍受後,再次讓她體驗那種焦慮的感覺,此時讓她接受這種感覺,慢慢去體會這種感覺時,她的焦慮情緒逐漸緩解,過後她說感覺疲乏無力,仍為這種乏力擔心,向她解釋出現疲乏無力的感覺很正常,因為焦慮時會消耗能量,焦慮過後就會出現乏力。再次體驗時焦慮情緒明顯減輕,不再為出現這焦慮而恐懼。

  讓來訪者談及這次心理治療的體會時,她說:以往每當焦慮情緒來臨時我總覺得這是種災難,想控制這種情緒,或是拒絕它,但我的每次嘗試都失敗了,帶來的卻是更加痛苦 ;以前也總想找出明確的原因,可找不到確鑿的證據也使自己更加恐懼。通過這次治療我覺得接受這種情緒比拒絕它更有效,對沒有明確原因的恐懼可能來自我的內心,對既往的不在意的壓力、不如意等有關。今後我會接受它,不再為焦慮而焦慮。治療結束後,她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