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關節骨科 副主任醫師 趙立力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它的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緻密,骨小樑斷裂,有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有脣樣增生。後期骨端變形,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內軟骨剝落,骨質碎裂進入關節,形成關節內遊離體。骨性關節炎又叫 退行性關節炎,實際並非炎症,主要為退行性變,屬關節提前老化,特別是關節軟骨的老化。骨性關節炎代表著關節的衰老,故稱之為老年性關節炎。廣義的骨關節炎還包括其他一些無菌性關節炎疾患。

  病因

  1、慢性勞損: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體重過重,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

  2、肥胖: 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3、骨密度:當軟骨下骨小樑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骨質疏鬆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機率就增多。

  4、外傷和力的承受: 經常的膝關節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異常狀態下的關節,如在髕骨切除術後環節處於不穩定狀態時,當關節承受肌力不平衡並加上區域性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正常的關節和活動甚至劇烈運動後是不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的。

  5、遺傳因素: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如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在女性較多見。資料表明表患有Heberden結節的婦女,其母親和姊妹的骨性關節炎發病率遠比無此病的家屬要高2-3倍。

  表現

  1、發病緩慢,多見於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勞累史。

  2、膝關節活動時疼痛加重,其特點是初起疼痛為陣發性,後為持續性,勞累及夜間更甚,上下樓梯疼痛明顯。

  3、膝關節活動受限,甚則跛行。極少數患者可出現交鎖現象或膝關節積液。

  4、關節活動時可有彈響、磨擦音,部分患者關節腫脹,日久可見關節畸形。

  5、膝關節痛是本病患者就醫常見的主訴。其早期症狀為上下樓梯時的疼痛,尤其是下樓時為甚,呈單側或雙側交替出現,是出現關節腫大,多因骨性肥大
造成,也可關節腔積液。出現滑膜肥厚的很少見。嚴重者出現膝內翻畸形。

  6、膝關節僵、活動不靈活,尤其是早晨和久坐之後,往往下地不能馬上行走,需活動一會,僵、疼的感覺減輕後才能行走。

  診斷

  1、反覆勞損或創傷史。

  2、膝關節疼痛和發僵,早晨起床時較明顯,活動後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症狀緩解。

  3、後期疼痛持續,關節活動明顯受限,股四頭肌萎縮,關節積液,甚至出現畸形和關節內遊離體。

  4、膝關節屈伸活動時可捫及摩擦音。

  5、膝關節負重位正、側位X線照片,顯示髕骨、股骨髁、脛骨平臺關節緣呈脣樣骨質增生,脛骨髁間隆起變尖,關節間隙明顯變窄,軟骨下骨質緻密,有時可見關節內遊離體。

  治療方案

  常規治療

  1、非手術治療(保守療法)包括患膝關節理療、藥物、注射療法和中醫中藥治療等。

  2、手術治療

  (1)、膝關節鏡下探查並清理術 此術是用於診斷治療膝關節疾病比較安全實用的新技術,使患者痛苦小、併發症少,具有恢復快,療效顯著等特點。

  (2)、膝關節置換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通過手術將病損的膝關節部分或全部由人工製造的關節部件所代替,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如同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