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創傷學就是研究、預防和治療運動中的創傷,總結其發生的原因、治療的效果及康復恢復的方法和時間的學科。這裡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運動系統創傷和運動創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骨骼、神經和肌肉組織是運動的基本單元,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損傷都會影響到人的運動,但並不是所有的運動系統損傷都是運動引起的,而運動中可能引起的損傷又不僅僅侷限於運動系統。例如,摩托車和汽車運動,可能會引起顱腦損傷和腹部臟器損傷;又例如,跳水運動可能引起眼部的創傷,而這些創傷又分別屬於神經科、普通外科和眼科的範疇。實際上,運動創傷是指與特定的運動動作相關的、或是在運動中發生的創傷,它是多學科的綜合,是一門邊緣學科。大到車禍、小到面板的擦傷都是運動創傷,顱腦外傷、頜面外傷、眼外傷、腹部臟器的損傷等等都可能在特定的運動中發生,它們也是運動創傷中的一部分。而平常人們聽到運動創傷所反映最多的病,如骨折、韌帶斷裂、肌肉肌腱的斷裂等等,只是運動創傷中的運動骨科學的一部分。
運動創傷怎樣分類?都好發於哪些部位?
運動創傷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按傷種分類 包括肌肉韌帶的損傷及斷裂、挫傷、四肢骨折、顱骨骨折、脊柱骨折、關節脫位、腦震盪、內臟破裂、燒傷、凍傷、溺水等等。嚴重的創傷少見,大多是微小的創傷,以肌肉、筋膜傷,肌腱腱鞘、韌帶和關節囊傷最多。
2、按運動損傷的輕重分類 輕傷:不損失運動能力;中等傷:失掉運動能力24小時以上,需門診治療;重傷:需要長期住院治療。
3、 按運動能力喪失的程度分類 輕度傷:能按計劃進行訓練;中等度傷:不能按計劃訓練,需停止患部練習或是減少患部活動;重度傷:完全不能訓練。
4、按運動技術與訓練的關係分類 運動技術傷:與運動技術特點密切相關。非運動技術傷:多為意外傷。
按一般的分類方法雖然可以瞭解受傷的輕重程度,但在運動實踐中不能應用。許多運動創傷主要影響特定的運動動作,不影響日常生活,一般的醫生將之視為輕傷或是不算損傷,但患者卻不能參加體育訓練,是運動醫學防治的重點。
運動創傷的傷種也有很多,不同的運動專案好發的創傷型別各有特點。但總得來說是小創傷多,慢性傷多,嚴重及急性傷少。有研究表明,運動創傷易累及的部位依次為腰、膝、踝、肩、腕、大腿、頸、肘。
哪些運動專案容易引起哪些運動創傷?
不同的運動專案好發的創傷型別各有特點。
田徑運動是各項運動的基礎,包括了跑、跳、投擲和競走。短跑時容易發生大腿後部的屈肌拉傷、足踝腱鞘炎、跟腱炎。賽跑時由於急停可能會引起膝和踝關節的扭傷。中長跑外傷較少,運動過度時可能出現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跳高、跳遠最常見的外傷是踝關節的韌帶捩傷或是骨折、足跟挫傷、膝關節的韌帶與半月板損傷。
籃球運動最容易引起運動創傷,最集中的部位在腰、踝和膝關節。損傷以踝關節的韌帶損傷(踝扭傷)或是骨折、膝關節的韌帶斷裂及半月板損傷、手指挫傷及腕部的舟狀骨骨折多見。籃球運動中常見的慢性損傷包括髕骨軟骨損傷、髕尖的末端病、髕腱炎,腰背肌筋膜炎。
足球運動是創傷發生率最高的運動之一。最常見的損傷部位依次是膝關節、踝關節、腰骶部、小腿、手和手腕等,其中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最多。常見的慢性損傷是踝關節的創傷性骨關節炎、髕骨軟骨病。
排球運動中在常見的損傷部位是肩、膝、腰。肩關節的疼痛以肩撞擊綜合症、肩袖損傷、肱二頭肌腱腱鞘炎最多。膝關節傷以髕骨軟骨病、股四頭肌末端病及半月板損傷最多見。腰部以肌肉勞損、椎板骨折與棘突韌帶炎較多。
乒乓球運動創傷相對較少,損傷部位集中在腰、肩、膝,足踝的損傷也可見到。腰背肌易勞損,肩袖及其周圍滑膜易發生慢性損傷,膝關節也容易發生勞損。肘關節可能發生肱骨外上髁炎(反手運動員多見)。
羽毛球運動中各種創傷的發病率很高。其中腰背肌筋膜炎最常見。肩袖損傷也是羽毛球運動的特點。膝關節常處於半蹲位發力,容易出現韌帶損傷。足踝部常有突然的制動、起跳,可能會發生急性韌帶的損傷、跟腱勞損。跟腱斷裂也很常見。
游泳專案中腰傷相對較多,仰泳和蝶泳有可能引起肩撞擊綜合症。蛙泳則有可能引起膝內側副韌帶、半月板以及前交叉韌帶損傷,鵝足下滑囊炎也容易發生。這是運動強度高運動員而言。
運動創傷的急診處理應注意哪些方面?
運動創傷多表現為不能進行特定的運動,而對日常生活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常被一些醫師忽視,下面介紹一些正確的治療。
較嚴重的損傷,應適當保護下(支具、石膏、夾板)儘快送達醫院。對於判定沒有骨折和脫位的損傷,治療運動損傷的基本原則是早期止血、防止腫脹,早期儘可能地減少出血和腫脹非常重要,RICE原則:Rest――充分的休息和制動,大部分的損傷通過休息即可痊癒,活動會加重或引起新的損傷;Ice――冰敷會減少受傷部位的出血和炎症反應,是早期處理的關鍵步驟,冰敷時要注意用冰水敷,也用毛巾包裹冰袋,冰敷20~30分鐘為宜;Compression――加壓包紮,用厚棉花或彈力繃帶加壓包紮,能起到制動的作用,防止關節的異常活動或是再次損傷,可以減少出血和水腫,包紮應在24小時後開啟,觀察傷部的變化;Elevation――抬高患肢,保證患肢高於心臟水平,有利於患肢的血液迴流,消除水腫,減少疼痛。
48小時後,可使用的方法有理療,包括超短波、短波治療、薰洗、推拿、外敷中藥等,創傷後48小時內,理療、推拿只能在創傷周圍進行,可行鍼刺治療,3天后才能直接在傷部進行,力度以不引起疼痛為標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