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放射科 主任醫師 田桂英

  人在患癌初期,心理活動會發生一系列改變,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焦慮、憤怒、抑鬱、絕望、多疑、適應障礙等,這些特點的出現因人而異,與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生活狀態等因素有關,所有特點不一定全部在同一病人身上出現,反應程度也不盡相同,調整起來也要有針對性,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們,男性的承受能力不及女性,文化程度越高、疑心越重、往往容易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反覆的瞭解病情、上網、查醫學書、多家醫院求證,綜合起來可能是各說不一拿不定主意)想得太多對治療不利。相反,我見到一個智力有些障礙的晚期病人,家屬每天哄著把病給治癒啦,要知道這個腫瘤的晚期治癒率並不高(沒有心理因素干擾),佐證心理因素是影響療效的。

  患了腫瘤而心理無變化的只有精神障礙者可以做到,但要從這種慌亂中儘快理出頭緒,縮短患病初期的心理特點週期,調適自己情緒變得理智、配合家屬和醫生選出最佳治療方案是上策。要相信科學,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治療過程。得了病聽之任之、置之不理絕不可取,找到有經驗的醫生與家屬共同制定最佳治療方案,病人的積極態度對戰勝疾病尤為重要。

  現在對待腫瘤的態度社會上有個誤區,剛查出腫瘤後家屬對病人極力隱瞞病情,擔心病人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拒絕治療、想不開發生不測,這是完全錯誤的,臨床工作經驗證明:能夠戰勝疾病、康復的病人大部分是瞭解自己病情的,試想不知道得了啥病如何去面對組織器官的切除術、放療化療的全身及區域性反應。家屬之間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交流,給病人增加心理負擔,牴觸情緒加劇,對治療康復不利。

  成功的治療病例是把病情如實告訴病人,鼓勵病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病人知情後與家屬、醫護人員交流起來更順暢,“保護性醫療”並不適於大多數腫瘤病人,採取公開性治療是多數患者能夠接受的,加速從焦慮、憤怒、抑鬱、絕望情緒中解脫出來,代之以接受、承認、儘快轉化為“奮鬥型”讓病人由消極被動的接受治療變為積極的主動參與治療,實踐證明:公開性治療更有利於癌症患者的康復。心理專家把患腫瘤後情緒歸納為:不信型、無望型、淡然接受型、奮鬥型四種,所有病人無一例外要經過這個過程,將不信和無望的過程縮短、越短越好,儘快去淡然接受,逐漸轉化為奮鬥型,去戰勝疾病,走向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