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綜合 主治醫師 孫智慧

  真菌性角膜炎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危害較大的疾病,若診斷及治療不及時,將會導致角膜穿孔、失明,更嚴重的要行眼球摘除術。

  真菌性角膜炎

  於1879年由Leber首先報道。20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激素、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角膜接觸鏡使用增多,以及人們對本病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使真菌性角膜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近10年來,真菌性角膜炎的發病率在我國明顯升高,主要與廣泛應用廣譜抗菌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或長期佩戴角膜接觸鏡和應用免疫抑制劑有關。真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在我國,外傷仍然是真菌性角膜炎的首位致病因素,植物性外傷導致發病失明的病例數逐年增加。

  迄今發現有70多種真菌可引起角膜感染。引起角膜感染的主要真菌菌種在不同地區差別較大。發達地區及氣候較寒冷地區(如美國北部和英國)的最常見致病菌種為白色念珠菌(31.6%~48.8%);發展中國家及氣候溫暖或炎熱地區(如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印度、奈及利亞等)主要是鐮刀菌和麴黴菌(麴黴菌12%~47%,鐮刀菌16%~62%),在我國廣東、河南、河北及山東地區調查顯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種以鐮刀菌和麴黴菌為主,其中大部分地區鐮刀菌是首位致病因菌,佔28%~65%;其次是麴黴菌,佔11%~49%;第3~4位分別是青黴屬(3.6%~11.6%)和彎孢菌屬(1.2%~13.1%)。

  正常人結膜囊真菌培養陽性率為2%~25%,正常情況下不致眼病,但一定條件下如外傷、長期應用抗生素而致菌群失調或應用激素、免疫抑制劑而免疫力低下時,外源或內源真菌眼部繁殖致病。Schwab認為絲狀真菌性角膜炎多發於健康人,其易感因素為外傷,特別是植物性外傷,區域性應用激素能提高發病的可能性,但不是必須的;白色念珠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易感因素是長期的角膜上皮潰瘍。穿透性角膜移植術、佩戴治療性軟性接觸鏡、區域性應用激素促進了真菌的增殖。

  組織病理學特徵分析:不同真菌其自身的感染特徵和生長方式因致病真菌與角膜的粘附不同,對角膜組織的損害也不同,其共同特點為真菌對角膜組織的直接破壞作用、角膜組織內大量中性粒細胞的浸潤。真菌(鐮刀菌)釋放磷脂酶A和溶血磷脂酶破壞宿主細胞膜的溶血脂酶,使得角膜組織常為凝固性壞死,構成真菌性角膜感染特有的病理學改變。炎症細胞在前房內積聚,形成前房積膿。推測造成FK的前房積膿並非真菌直接侵犯的結果,可能是真菌的毒素刺激葡萄膜的無菌性炎症反應。角膜真菌病主要病理變化是廣泛的化膿性炎症,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角膜基質層的凝固性壞死及膠原纖維腫脹,病灶附近可見分離的小膿腫形成,病程晚期可見多形核白細胞環繞真菌形成肉芽腫性反應。

  真菌性角膜炎的發病機制可歸納為以下4點:(1)真菌對角膜組織的直接破壞及毒素作用;(2)中性粒細胞酶的破壞作用;(3)免疫因素:在病變過程中,真菌及毒素或變性角膜組織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抗原抗體複合物沉積於角膜組織,致使中性粒細胞積聚與真菌一起釀成真菌角膜病變;(4)免疫力降低,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可能促成角膜真菌病發生髮展的重要因素。

  美國藥典認可的唯一眼用抗真菌滴眼劑, 眾多專家一致推薦的一線眼部抗真菌藥物; 殺滅眼部念珠菌、麴黴菌、鐮刀菌的首選治療藥物。

  患者絕大多數為農民,雖然整年均可發生,但主要集中在農業夏收和秋收季節。

  真菌性角膜炎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剪指甲。

  2、不要長期佩戴隱形眼鏡;更換隱形眼鏡時要小心。

  3、與急性結膜炎的預防相同,主要是切斷傳染源與注意眼和手的衛生。

  4、禁止患者在公共場所洗浴、游泳。

  5、治療以區域性用藥為主,藥物內服及針刺也有一定作用。

  6、多吃一些具有寒性與清熱瀉火作用的食物與水果,如茭白、冬瓜、苦瓜、鮮藕、甘蔗、香蕉、西瓜等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