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預防:
一般措施:
1、生育前的評估;
2、保護胎盤屏障的完整性:在孕期要避免腹部碰撞擠壓,避免羊膜腔穿刺等有創操作;
3、避免過期妊娠,分娩時胎齡的延長增加了高效價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宮內阻斷失敗的風險;
4、先兆早產發生後應儘快行剖宮產。
被動免疫:
注射HBIG能啟用補體系統,增強體液免疫,降低病毒量,其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報道不一,多數認為效果明確,但是否常規應用目前尚未形成共識,尚有爭議。現在一般認為這種方案基本無效,近年在國內已經摒棄。
抗病毒治療:
高病毒載量是乙型肝炎母嬰阻斷失敗的主要危險因素。作為孕婦被動免疫及新生兒出生時主被動免疫的補充阻斷措施,核苷類抗病毒藥近年來受到重視,以期降低宮內傳播的發生率。國內外乙型肝炎孕婦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諾福韋抗病毒阻斷母嬰傳播研究結論樂觀。
2009年歐洲肝病學會(EASL)指南肯定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核苷類藥物在妊娠期應用的安全性,妊娠中出現乙型肝炎發作或高病毒載量,可使用B級藥中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諾福韋[4]以阻斷母嬰傳播,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亦有共識。恩替卡韋、阿德福韋在動物實驗中證實有胚胎和胎兒毒性歸入C類,通常不用;干擾素由於具有抗增殖作用在妊娠期間應禁用。抗病毒治療開始時間及持續時間:對於肝硬化患者,懷孕前即開始抗病毒治療(即全程治療),妊娠全程及產後較長時間均需持續治療。而對於非肝硬化者,妊娠32或34周開始抗病毒治療(即妊娠晚期),持續至分娩,或至產後4周再根據病情決定是否繼續。(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產中預防:
降低產時傳播的措施包括:減少新生兒產傷及羊水吸入、縮短分娩時間、嚴格無菌操作等。分娩方式對母嬰傳播的影響尚無定論,目前多趨向於提倡陰道分娩。現有研究大多認為剖宮產不是阻斷HBV母嬰傳播的有效措施。也有報道宮縮之前剖腹產可能會降低感染率,但沒有形成專家共識。
產後預防:
目前採取的新生兒主動免疫及被動免疫主要是儘可能減少圍產期感染及哺乳期感染,是預防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我國已形成共識。對於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後6h內儘早注射HBIG(劑量應≥100IU,一般要求越早越好,0小時更好),同時在不同部位按序接種型肝炎疫苗,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
小結:
目前乙型肝炎母嬰傳播的機制尚不完全明確。防治措施目前達成共識是:每個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出生後儘快進行主-被動聯合免疫,對於HBsAg和HBeAg雙陽性或HBVDNA高載量(≥1×106IU/ml)的孕婦可在妊娠末3個月時接受替比夫定、替諾福韋抗病毒治療以提高阻斷率近97%。對與病毒陽性但低於106u/ml的母親,也推薦妊娠後期進行抗病毒治療。對於是否在孕期進行HBIG被動免疫,包括父嬰之間是否需要阻斷治療目前無共識,一般不推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