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郝建偉

  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疾病特點

  臨床表現:

  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往往為反覆發作的全程無痛性肉眼血尿,少數患者無血尿症狀或伴有患側腰背部疼痛、腹部包塊,晚期可有消瘦、乏力、食慾缺乏等。腰痛多為血塊通過輸尿管或腫瘤侵及腹膜後組織引起,尿道刺激徵出現多伴膀胱腫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細胞癌包括腎集合系統癌和輸尿管癌,佔整個尿路上皮腫瘤的5%。腎盂癌相對多見,發生率為輸尿管癌的3-4倍。輸尿管癌常發生於下段75%,中段20%,上段5%。

  上尿路上皮細胞癌在60歲後發生率逐漸增高,高峰年齡為70-80歲,國內女性患病比例稍多於男性。目前明確的致病危險因素主要是菸草(吸菸,包括二手菸)和職業暴露:化工行業的乙萘胺,聯苯胺等(潛伏期7-20年);其他原因不明。

  上尿路上皮細胞癌與膀胱癌的關係:尿路上皮細胞癌具有多中心性(多病灶和多部位特點)

  1、17%合併膀胱癌;

  2、 所有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膀胱癌發生率為22-47%,對側上尿路患細胞癌的為2-6%;

  3、上尿路上皮細胞癌在診斷時60%為浸潤性;而膀胱癌在診斷時15-25%為浸潤性。

  因此,上尿路上皮細胞癌在診斷和隨訪時不要忽視是否合併膀胱癌/膀胱癌的新發。

  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術前診斷及治療方法

  影像學檢查:

  1、B超:無創,無輻射,便宜,是常用篩查手段,能發現腫瘤引起的腎盂輸尿管擴張積水等間接徵象,鑑別腎臟、膀胱病變及陰性結石。 缺點:易收氣體干擾,輸尿管顯影不良。

  2、CT:有助於診斷及分期;CTU:顯示腫塊部位、範圍,表現為腎盂內佔位,輸尿管不規則增厚,管腔狹窄及梗阻上方積水,輸尿管外浸潤、遠處轉移等。

  3、MRI: 無輻射,無腎功能損傷,能顯示輸尿管腔大小、病變部位、及範圍;表現:輸尿管突然截斷,梗阻部位發現腔內或突出腔外軟組織腫塊。缺點:MRU:上尿路擴張不明顯時,意義不大。

  4、靜脈腎盂造影(IVU):早期未完全梗阻時表現為充盈缺損、腎積水,能顯示雙腎形態和功能,及腫瘤形態。缺點:梗阻嚴重時患側不顯影,價值有限。

  5、逆行腎盂輸尿管造影:顯示腫瘤形態、大小、部位;輸尿管癌表現:“梭形”、“尿嘴”樣不規則充盈缺損或經典的“高腳杯”徵。插管同時能收集尿液進行脫落細胞學檢查

  6、PET/CT: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2.9%和100%,優於IVU和CT;但病例少,費用高。

  細胞學檢查

  1、尿脫落細胞學檢查:對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臨床定性診斷具有用重要價值,具有操作簡便、無創、特異性高的優點,但敏感性低。最近採用液基薄層細胞製片技術(TCT)能提高準確性。輸尿管插管收集尿液及輸尿管刷能提高檢查敏感性。

  收集尿液注意事項:

  應收集新鮮晨尿200-300ml,2-3小時內送檢驗。儘量避免過夜晨尿,因尿液在膀胱內時間過長會導致脫落腫瘤細胞腫脹變性,影響結果判讀準確性。

  2、尿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尿FISH): 敏感性高,特異性低,缺點:不能定性診斷,假陽性高,費用高,目前尚不能在基層醫院推廣普及。

  輸尿管鏡檢:是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金標準。

  膀胱鏡和輸尿管鏡檢查能發現合併的膀胱癌病灶,直接觀察輸尿管腔內情況,能發現早期和影像學不能檢出的腫瘤。受一定技術和裝置限制,費用高,屬有創檢查,不易作為常規檢查方法。

  治療:手術治療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最好方法。

  手術範圍應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對側腎功能、腫瘤部位及生長方式、分期、分級來確定。對於高分期、高級別的腫瘤應行患側腎、輸尿管切除術+膀胱袖套狀切除術(半尿路),對於對側腎功能不全、孤立腎或雙側腫瘤時,選擇保留腎臟手術,但術後應嚴密隨訪。

  半尿路手術由於需切除器官,手術範圍大,損傷大,術後患者恢復時間長,臨床醫師在選擇該項手術方式前往往非常慎重,對於術前明確的定性診斷顯得尤為重要。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和放射治療,術後定期膀胱灌藥治療.

  手術方法有開放手術和腹腔鏡微創技術

  腹腔鏡腎、輸尿管、膀胱袖狀根治性切除術的手術效果與開放手術相同。具於創傷小、恢復快,併發症少等優點,但腹腔鏡裝置和技術要求高。本人已完成多例腹腔鏡下腎根治性切除術、腎部分切除術、上尿路細胞癌根治性切除術等腹腔鏡手術,手術技術嫻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