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生理功能、發病機制與辨證治療
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臟腑的生理現象,病理變化均以氣為重要的物質基礎。
一、氣的生理功能
1.推動作用:指氣具有激發和推動作用。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能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改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動血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洩。當氣的推動作用減弱時,可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或出現早衰,亦可使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減退,出現血液和津液的生成不足,運動遲緩,輸布、排洩障礙等病理變化。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楊明
2.溫煦作用:指陽氣所化生熱、溫煦人體的作用。故《難經》說:“氣主煦之”,氣的這一功能在人體內有著重要的生理意義,人的體溫,需要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需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進行;血得溫而行,氣可化水、血和津液等液態物質,都需要在氣的溫煦下,才能正常循行。溫煦人體的氣乃人身之陽氣,陽氣氣化而生熱,故陽氣愈多,生熱亦多,陽氣不足,產熱乃少,所以有“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之說。
3.氣的防禦作用:指氣有衛護肌膚,防禦邪氣的作用。氣的防禦作用一方面可以抵禦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還可驅邪外出。所以,氣的防禦功能正常時,邪氣不易侵入,或雖有侵入,也不易發病,即使發病,也易於治癒。氣的防禦功能減弱時,機體的抵抗邪氣的能力就會下降,一方面機體易染疾病,另一方面患病後則難愈。所以氣的防禦功能與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4.固攝作用:氣對體內的液態物質具有固護統攝和控制,不使其無故丟失的作用。表現如下三個方面:(1)固攝血液,防止血溢脈外,保證血液在脈中正常循行。(2)固攝體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等 ,控制其分泌量,排洩量,防止體液丟失;(3)固攝精液、防止妄洩。氣的固攝功能減弱,可導致體內液態物質的大量丟失,如:氣不攝血,可導致各種出血;氣不攝津,可導致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洩下滑脫;氣不固精,可出現遺精、滑精、早洩;氣虛而衝任不固,可出現小產、滑胎等。
5.氣化作用:所謂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即:精、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實際上氣化過程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這種生命物質,經常處於不斷自我更新和自我複製的新陳代謝過程,氣的這種運動稱之為“氣化”。如果氣化功能失常,則能影響整個物質代謝過程,如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氣、血、津液的生成、輸布;影響汗液、尿液和糞便的排洩等,從而形成各種代謝異常的病變。
6.營養作用:主要指由脾胃運化食物而化生的水谷精氣的作用。此氣與津液結合而成為血液,經脈管運往全身而發揮營養作用,故稱之為營氣。此氣可凝聚而成人體的臟腑經絡,各種器官等形成。亦可被消耗而產生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動力。
二、氣的發病機制
氣的執行失常或生成不足是其發病的基本病機,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氣虛:主要由於飲食失調,水谷精微不完以致氣的來源不足,或因大病久病,年老體弱及煩勞過度等,以致臟腑機能減弱。氣的化生不足。由於正氣不足,不能正常發揮氣的推動,固攝、溫熙、衛外等作用,而表現一系列的病症;如精神萎頓、倦怠、四肢乏力等 。本證的特點是一系列臟腑機能減退的症狀,隨發病臟腑的不同,症狀側重點有所不同。
2.氣鬱:由情志內傷所致,肝氣鬱結,氣體不暢而表現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部脹悶、脅肋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膩、脈弦等 。本證的輕重程度,常與情志舒暢與否有較密切關係。
3.氣滯:情志不舒、飲食失調、感受外邪閃挫跌倒,以及痰濁、瘀血阻滯等多種原因均可導致氣滯。由於氣機阻滯,氣血執行障礙,以致病變髒腑或相應部位出現脹滿、疼痛、苔薄膩、脈弦等。
4.氣逆:多由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寒溫不適或痰濁壅阻所致。氣逆於上,以屬實者為多,肝氣上逆而發生頭痛、頭脹,面紅目赤,煩躁易怒等,因肝為剛髒,又為藏血之髒,故肝氣上逆之時,甚則可致血隨氣逆,引起咯血、吐血或壅遏清竅而致昏厥。
三、氣的辯證治療
1.針對氣的病變性質進行治療,補益其虧損不足,糾正其執行失常如氣虛宜補氣益氣,可選用補中益氣丸(湯)、歸脾丸、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參芪片、參芪扶正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
氣鬱宜理氣解鬱:可選用木香順氣丸、逍遙丸、解鬱丸、半夏厚朴湯、甘麥大棗湯等。氣滯宜理氣補氣,可選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五磨湯,大柴胡湯等。
氣逆宜順氣降逆:龍膽瀉肝丸(湯)、鎮肝息風湯、天麻鉤藤湯、丁香柿蒂湯,沉香降氣散,蘇子降氣湯,天麻素注射液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