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是很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率高,易慢性化,常反覆發作,不易治癒,原因何在?幽門螺桿菌的發現使這個長期困擾醫學家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狀細菌,它寄生在胃粘膜表面的粘液下層上皮細胞上,用其粘附素緊緊結合在上皮細胞上,不斷釋放出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有毒物質,使上皮細胞變性壞死,粘膜屏障破壞,導致胃炎的發生,促進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甚至誘發胃癌。醫學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具有普遍性,在世界範圍內約50%的人口有此菌感染,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比例更高,在我國成人中感染率約在70%左右,且其感染率與胃癌的發生率呈正相關,即感染率高的地區,胃癌的發病率亦高。單純用制酸劑治療的消化性潰瘍,雖然治癒率很高,但停藥後的複發率也很高,加用清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後其複發率即大大的降低。所以,幽門螺桿菌――胃病的罪魁禍首,已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確認。
如何確定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呢?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快速尿素酶試驗:最常用,具有快速、準確的特點,幾分鐘即可得出結果,且費用低,但需通過胃鏡檢查進行,有一定痛苦;
2、細菌培養:準確性最高,還可進行細菌分型鑑定,是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金標準,但需時較長,也需進行胃鏡檢查,費用也較高,一般臨床不易進行;
3、C14呼氣實驗:具有準確性高,不需進行胃鏡檢察,無損傷、痛苦小等優點,但費用較高;
4、外周血抗體檢查:用一滴血即可進行檢查,快速、較準確、費用低是其優點,但有時不容易判斷是現在感染還是曾經感染過。臨床應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檢察方法確定其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為臨床胃病的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標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