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發性流產是指與同一性伴侶連續發生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產。多數專家認為,連續發生2次流產即應予以重視。複發性流產是導致育齡女性生育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地區、不同階層及不同年齡的統計結果顯示,發生2次及以上流產的患者約佔育齡女性的5%,3次及以上者佔1%~2%,且該病的復發風險隨流產次數增加而上升。
複發性流產病因複雜多樣,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多數患者同時存在多種致病因素,若檢查專案不全面,未能及時給予相應治療,將可能導致再次妊娠失敗。但全面篩查涉及的檢查專案繁多,不僅耗費時間,且費用昂貴。因此,臨床實踐中可以根據流產發生妊娠時長及胎兒狀況作為判斷依據,適當縮小篩查範圍,選擇適當、必要的檢查專案。
複發性流產的原因有哪些?
1、胚胎染色體異常
胚胎染色體異常是自然流產的最常見原因,但隨著流產次數增加,胚胎染色體異常的可能性逐漸降低。
對有複發性流產史夫婦,需進行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觀察有無數目、結構畸變及畸變型別,以推斷復發概率,實施遺傳學諮詢。如條件允許,儘量對流產物行染色體核型分析。
染色體異常導致的流產尚無有效治療,需根據夫婦雙方染色體異常的型別分別處理。羅伯遜同源易位攜帶者應避孕或絕育,以免反覆流產或分娩畸形兒;常染色體平衡易位、羅伯遜非同源易位攜帶者,需通過產前診斷以決定是否終止妊娠。
2、子宮結構異常
子宮結構異常導致的複發性流產佔12%~15%,包括子宮先天畸形、宮腔粘連、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以及宮頸功能不全等疾病。解剖學因素所致的流產基本為晚期流產。
目前建議所有複發性流產女性行盆腔超聲檢查,明確子宮外部形態、子宮內膜厚度、有無子宮肌瘤等。懷疑存在子宮異常者需通過宮腔鏡、腹腔鏡等進一步明確診斷。
對於存在鞍狀子宮的複發性流產患者,可行子宮矯形術。隔子宮、宮腔粘連多采用宮腔鏡切除縱隔或鬆解粘連。對宮頸功能不全者,可酌情行預防性宮頸環扎術。
3、內分泌異常
內分泌異常亦是導致複發性流產的常見病因。除婦科內分泌異常外,甲狀腺功能異常及糖尿病均可能引起流產。
通常檢查女性激素,包括月經第3天檢測催乳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黃體生成素、雌激素、雄激素,排卵後第12天檢測孕酮。此外還應檢測甲狀腺功能(三碘甲狀腺素、甲狀腺素、促甲狀腺激素)及血糖,必要時行糖耐量試驗。
一般建議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史的複發性流產患者,應在病情控制後開始妊娠;輕度患者在妊娠期應用抗甲狀腺藥物如丙基硫氧嘧啶,目前未發現與丙硫氧嘧啶相關的先天畸形。對已經確診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者,建議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3個月後考慮妊娠,且妊娠期須堅持服用甲狀腺激素。
4、血栓前狀態
血栓前狀態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型別。前者是由於凝血和纖溶有關基因突變造成,後者則由抗磷脂抗體綜合徵、獲得性高半胱氨酸血癥以及其他各種引起血液血栓前狀態的疾病導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