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腫瘤、骨病科 副主任醫師 王順利

  (一)前列腺癌骨轉移

  前列腺癌發生骨轉移的機會最多,發生率在50%~80%。國內有報道前列腺癌骨轉移發生率50.9%,其中92.6%為成骨性改變,8.4%單純溶骨性改變。轉移部位以骨盆最多,其次腰椎、胸椎、頸椎、股骨粗隆、肋骨、胸骨,年齡多在60歲以上。

  X線片表現:成骨性轉移表現為在骨外型沒有改變的骨背景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緻密影,有時呈地圖狀,邊緣不規則,多數病灶可融合成片,也有病灶累及大部分或整個骨,有時在成骨性病灶邊緣散在少量溶骨性破壞。密度呈棉絮樣增高。前列腺癌骨轉移多較典型,結合臨床,診斷一般不難。

  實驗室檢查:血清鹼性磷酸酶常增高,約佔80%~85%;血清酸性磷酸酶也明顯增高,對診斷前列腺癌骨轉移有重要價值。

  (二)乳腺癌骨轉移

  乳腺癌是最易發生骨轉移的腫瘤之一,骨轉移較肺癌發生的多且早。發病年齡較輕,平均45歲,據報道,在所有乳腺癌中33%~73%的病例出現骨轉移。屍檢中有半數以上骨轉移,因此有人建議在乳腺癌手術前,常規骨骼檢查,觀察有無轉移是很重要的。

  X線片表現:基本以溶骨性破壞為主,病變開始於髓腔,自骨內向外侵蝕破壞骨皮質,病灶較廣泛,常破壞骨皮質全部,一般無骨膜反應。當原發性腫瘤為硬性癌時,轉移瘤多傾向成骨性,病變較侷限。

  混合轉移瘤約佔12%。

  (三)甲狀腺癌骨轉移

  甲狀腺癌的骨轉移僅次於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約佔50%。由於甲狀腺癌惡性程度差別很大,所以甲狀腺癌骨轉移的臨床及X線片表現較特殊。臨床表現常不明顯,往往以轉移瘤為首發表現:無痛性腫塊,多為雞蛋大小,質軟,無壓痛,邊緣清楚,面板顏色正常,聽診有血管雜音,可抽出暗紅色血性液體。

  X線片表現:甲狀腺癌骨轉移,好發於顱骨、肋骨、脊柱、骨盆及肱骨、股骨近端;溶骨性破壞為主,呈大片狀或地圖樣骨缺損。有時是多囊狀破壞區,病變內有骨性間隔,此徵象被認為是甲狀腺癌骨轉移的特徵性表現。顱骨的破壞以外板為主,殘留骨嵴大多與顱骨垂直。少數病例有骨膜反應。

  (四)肺癌骨轉移

  肺癌骨轉移的發生率意見不一,Abrams報道發生率32.5%,佔第四位。國內文獻報道發生率6.7%(1964年)~45.6%(1987年),呈逐年增加趨勢。肺癌骨轉移女性多發,年齡多在50歲以上。

  X線片表現:好發於肋骨、脊柱、骨盆及顱骨,其次為肱骨、股骨,也有轉移至脛、腓、尺、橈及足骨者;破壞灶單發或多發,大多為溶骨性破壞,邊緣模糊,骨皮質常有破壞,有時肋骨、坐骨及長骨受累,骨幹可完全被破壞吸收而不留痕跡;肺癌成骨性轉移很少見,表現為斑點狀或絮狀密度增高影,密度由毛玻璃狀高至象牙質樣。部分病例出現軟組織腫塊,一般無骨膜反應。

  特殊表現:

  1、周圍型轉移:發生於手足短骨的轉移,有文獻報道163例手骨轉移68例原發瘤在肺部,佔41.7%,表現為末節指、趾骨溶骨性破壞,伴有球形或分葉狀軟組織腫脹;

  2、骨皮質轉移:易侵蝕骨皮質,形成斑片狀、碟形或地圖樣骨缺損,以肱骨、股骨近端多見,也見於脛骨、尺橈骨。

  (五)膀胱癌骨轉移

  國內少見,Abrams報道發生率26%,佔第5位。男多於女,年齡在60歲左右。好發於骨盆、脊柱、股骨近端。病變常為單發,溶骨性破壞,病灶大小不一,邊緣模糊,骨皮質均有破壞,故常發生病理性骨折。區域性出現軟組織腫塊。

  (六)腎癌骨轉移

  約23.5%發生骨轉移,多見於股骨、肱骨、脊柱、骨盆、肋骨等處。

  常為單發,溶骨性破壞,骨幹稍有膨脹,可侵蝕破壞骨皮質,發生病理性骨折。骨缺損區內有骨性間隔出現,頗似原發性腎腫瘤。也可為硬化型,或有廣泛多層骨膜反應。

  (七)宮頸癌骨轉移

  子宮腫瘤轉移至骨,以宮頸癌最多,宮體癌較少,年齡在53歲左右。大多轉移至脊柱、骨盆、顱骨、股骨、肱骨,病變常多發,溶骨性改變,少量成骨改變,骨皮質多被破壞,無骨膜反應。

  (八)肝、胃、食管、結腸癌骨轉移

  發生率較低,男多於女,年齡在45~55歲之間。好發部位脊柱、骨盆及四肢骨。溶骨性改變,骨皮質破壞,有病理性骨折,多無骨膜反應。有時區域性有軟組織腫塊。

  (九)鼻咽癌骨轉移

  鼻咽癌骨轉移不少見,國內文獻報道發生率8.5%,男多於女,年齡在30~60歲,平均50歲。骨轉移瘤可發生於放療前,放療中和放療後,轉移至骨者常有輕微或劇烈疼痛。

  X線片表現:以脊柱、肋骨最多,其次是骨盆及股骨近端,常為多發,少數單發;溶骨、成骨、混合型均有。Jonathan統計溶骨型佔66.6%,成骨型佔21.0%,混合型佔12.8%。溶骨型:早期蟲蝕樣或小片狀破壞,呈進行性擴大,邊緣不規則;

  晚期呈大片狀溶骨性改變,甚至整段骨溶解消失,伴病理性骨折。成骨型:早期在骨內出現較多的小片狀密度增高影,或呈毛玻璃狀密度逐漸增高,成骨性多發生在骨內,多不累及骨皮質。混合型:既有溶骨性改變,又有成骨性改變,可致骨膨脹。

  其他表現:少數轉移灶有明顯的骨膜反應。各型轉移灶均可有較大的軟組織腫塊。

  (十)神經母細胞瘤骨轉移

  神經母細胞瘤又稱成神經細胞瘤、交感神經細胞瘤、交感神經母細胞瘤。腎上腺髓質腫瘤多系次類,此病為兒童,尤其是幼兒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率為3.4%~18.1%,可分胸型和腹型,65.5%發生於腹部,臨床表現有三大表現,上腹部凸凹不平,堅硬且固定,常伴有腹痛的包塊;全身情況迅速惡化;早期骨轉移。早期骨轉移為本病的重要特點之一。

  1、顱骨呈溶骨性及成骨性表現,或混合表現。溶骨性改變常位於顱縫附近,呈蟲蝕樣破壞或骨質增生。顱骨轉移的特徵性表現為沿顱縫對稱性分佈的破壞及顱為板放射狀骨針。顱骨病變周圍有軟組織腫塊。骨盆、肩胛骨、下頜骨等扁骨X線片表現基本同顱骨。

  2、脊柱神經母細胞瘤也常侵犯脊柱,特別是所謂的啞鈴狀腫瘤可侵蝕破壞椎體,椎體呈現大小不等的溶骨性改變,壓縮變扁,邊緣毛糙不齊且模糊。有時也顯示骨質增生,椎體前後緣凹陷。

  3、長骨以侵犯股骨較常見。病變常位於長骨幹骺端,早期表現為幹骺端骨鬆質,骨小樑毛糙、模糊、不整齊,進一步發展則出現篩孔狀、斑點狀小透亮區,周圍輕度骨質增生。病變常對稱性分佈,有時出現對稱性骨質缺損及層狀骨膜反應。

  神經母細胞瘤廣泛的骨損害應注意與白血病,尤文肉瘤及急性骨髓炎相鑑別。

  (十一)其他癌瘤骨轉移

  頜下腺癌、腮腺癌、視網膜母細胞瘤、黑色素瘤、面板鱗狀上皮癌、喉癌、齦癌、頰黏膜癌、精原細胞癌及絨毛膜上皮細胞癌等,國內均有報道發生骨轉移,但非常罕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