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判斷是否是“胃腸型感冒”,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胃腸型感冒”?所以,不同的醫生在“胃腸型感冒”的診斷上是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意見的,主要原因是“胃腸型感冒“在定義的界定上有不同意見。因此,家長不必要糾結於一個醫生給您的孩子診斷了胃腸炎,而另一個醫生診斷了“胃腸型”感冒。即使診斷名稱不相同,醫生的診療原則是大致相同的:即針對嘔吐、腹瀉、食慾差做對症治療。
如果患兒出現食慾不好、嘔吐、腹瀉、發熱等症狀,不論這些症狀是呼吸道感染的併發症狀還是胃腸道感染的原發症狀,其診療過程有很多相似之處:
明確診斷:只要出現比較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如嘔吐、腹瀉,都要考慮進行糞便的檢查。糞便檢查內容主要包括:便常規、潛血、輪狀病毒檢查或便培養。便常規的檢查可以初步甄別出是否有細菌性腸炎、痢疾,而輪狀病毒檢查可以確定是否為輪狀病毒導致的秋季腹瀉,便培養是在初步考慮是細菌感染性腹瀉時需要做。如診斷為腸炎痢疾,應服用抗生素治療,如大便大便未見異常或輪狀病毒陽性,應要對症治療。
對症治療止吐、防脫水:當孩子出現嘔吐並伴有發熱時,緩解嘔吐,保證水分和電解質的攝入是頭等重要的。可以服用止吐藥止吐(服用止吐藥時不要同時喝水,以免將水和藥全部吐出來),服用止吐藥20-30分鐘後開始喝口服補液鹽(不要喝白水)。每次的量一定要少,可只喝5-10毫升,每5-10分鐘喝一次,這樣即可以攝入水分合電解質,也可以減少嘔吐發生。
大部分患兒通過口服補液成分可以彌補體液的丟失,不發生水、電解質紊亂。但如因為嘔吐不能進水,或喝了就吐,應考慮靜脈輸液補充液體。關注患兒尿量是判斷脫水與否的重要指證,如尿量明顯減少,應考慮有脫水,此時應加大液體攝入量或靜脈補液。
止瀉藥物:腹瀉嚴重可服用止瀉藥物服用益生菌:腹瀉時或腹瀉緩解後都可以服用益生菌輔助治療。
飲食:喝水幾小時,嘔吐基本緩解後,可考慮吃一點粥、麵條等易消化的食物。之後要注意病人的飲食調理,應少量多餐地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進食油膩和帶有刺激性的食物 。
“胃腸型“感冒大多不會導致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病程約7-10天可逐漸恢復。患兒的腹瀉嘔吐緩解後,其食慾恢復常比較慢,家長不要著急。
如發生下列症狀應考慮就診:小嬰兒精神狀況差,嗜睡或煩躁高熱脫水持續嘔吐超過2天嘔吐物中有血性物質嚴重腹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