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出生時低體重兒(小於2500g)與有先天性異常(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發育異常,在四肢性癱瘓的腦癱病人中53%與先天性異常有關;在非四肢性癱的腦癱病人中,35%是先天性發育不良所致)的嬰兒,存在極高的腦癱風險。
當然,臨床上可能導致小兒腦癱原因還有很多,比如腦缺血缺氧。在腦癱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產傷所引起,導致缺血缺氧的因素又可以分為以下這些:
1、母親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貧血、休克或吸毒、藥物過量等;
2、胎盤因素:如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壞死或胎盤功能不良等;
3、臍帶血流阻斷:如臍帶脫垂、壓迫、打結或繞勁等;
4、分娩過程異常:如臀位產、滯產、手術產(產鉗)或應用麻醉藥等;
5、新生兒因素:除窒息外,還有許多心肺功能異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呼吸窘迫綜合症、周身迴圈衰竭、紅細胞增多症
此外核黃疸也是導致小兒腦癱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醫學的進步,核黃疸引起腦癱的比例下降。我們知道新生兒的黃疸有所謂病理性的,病理性黃疸中有一種情況危險性很大,即黃疸發生過早,迅速加深。這是大量膽紅素湧入血中而引起的。
而湧入血中的膽紅素有一部份是不與蛋白質結合的"自由"膽紅素(醫學上稱為遊離膽紅素)。由於沒有蛋白質與它結合,它便跨過血管壁,進入腦組織去將中樞神經細胞核染成黃色,所以叫做"核黃疸"。神經細胞被它染色之後,即不能進行能量代謝,於是發生變性壞死。
因此,得腦癱的時候,患兒的症狀多以神經系統的損害為主。早期出現精神不振、嗜睡、吮奶無力,隨之不食奶(拒奶),出現呻吟、尖叫樣哭聲、眼睛不活動(凝視);如再加深,則出現頭向後仰、角弓反張、抽搐等。
儘管小兒腦癱是一種終身性殘疾,但患兒如果能及時得到科學有效的康復治療,則病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父母平時應密切關注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一旦發現有異常,千萬不要拖延,一定要抓緊治療和訓練。研究證實,6個月以前是腦癱兒治療的關鍵期,嬰兒早期腦組織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時期,此時進行早期干預,效果顯著,治療後運動障礙較易恢復。
當患兒被確診之後,儘早對其進行科學規範的治療是決定他們日後行動能務與生活質量的關鍵。
目前腦癱的治療主要還是康復訓練和手術治療。
康復訓練主要包括:理療、鍼灸、按摩、肢體鍛鍊、器械訓練等。
手術治療的方法及術式也有多種,如: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離斷術(FSPR術)、頸動脈外膜剝脫術、周圍神經手術、矯形外科手術等。這兒要提醒一點,矯形手術應在解痙手術之後進行,否則效果不穩定。
如果是肌張力過高、步態異常的痙攣型腦癱患兒,可以選擇FSPR術通過對脊髓神經後根的處理,全面調整患者的肌肉張力,使痙攣肌肉的肌張力盡量接近正常狀態。
FSPR術後根據患兒具體情況配合矯形手術及復康訓練,效果十分顯著。經過手術以及術後隨訪,大部分患兒在肢體及智力兩個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方面患兒肌張力明顯降低,肢體的靈活性和精細活動增加,協調性得到改善。
目前學術界公認的腦癱科學治療方法是:康復-手術-矯形-再康復,這樣方能取得最佳康復效果。我們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小兒腦癱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依靠一次手術或是一段短期的康復訓練就馬上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符合手術條件的腦癱患兒應在最佳時機(2歲半至6歲)之間接受手術治療,而且術前術後都應堅持長期正規的康復訓練,這樣才能保證康復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