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便祕是多種疾病的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病。表現為排便次數較正常明顯減少(正常每天1-2次),便祕患兒每2~3天、甚至7~10天大便一次,無規律,大便乾結、排便困難。
長期便祕可引起多種疾病如:肛裂、痔瘡、直腸脫垂,疝氣,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營養障礙等。便祕在程度上有輕有重,在時間上可以是暫時的,也可以是長久的。
由於引起便祕的原因很多,尤其是比較嚴重的,持續時間較長的便祕,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查詢引起便祕的原因,以免延誤原發病的診治,切勿濫用瀉藥。
便祕一般分為兩種型別:功能性(生理性)便祕和器質性(病理性)便祕
兒童功能性便祕主要是由於:
(1)食物成分不當, 食物中蛋白質含量多,而碳水化合物、粗纖維成分太少,容易造成便祕;牛奶中糖量不足也可使大便乾燥;
(2)患兒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該排便時,孩子還在玩耍,抑制了便意,久之使腸道失去了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大便在腸內停留過久變得又乾又硬;
(3)厭食嬰兒飲食太少,經消化後產生的殘渣少,自然缺乏大便。
(4)佝僂病、營養不良患兒等可使腸道蠕動乏力,腸道缺乏對糞便的推動力;
器質性便祕是由於有氣質性病變引起的便祕:肛門狹窄、無肛會陰瘻、先天性巨結腸、乙狀結腸冗長等都可引起便祕。
便祕的治療首先查明便祕的原因,通過肛門指診、鋇灌腸、結腸傳輸試驗、直腸測壓,直腸肌電圖,粘膜活檢等,明確診斷,根據病因,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如果是功能性便祕,調節飲食習慣,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纖維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進行排便訓練,採用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誘發排便,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對於嚴重的便祕也可適當給予緩瀉藥(果導片,蜂蜜,番瀉葉等),但瀉藥不可長期使用,以免產生依賴性。通過以上治療功能性便祕多可緩解。
但器質性便祕需到醫院進行檢查,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如為肛門狹窄患兒表現為新生兒期多無症狀,半歲左右出現大便困難,便條細,通過肛門指診即可明確診斷。
無肛會陰瘻患兒多在新生兒期即出現大便困難,檢查發現正常肛門處閉鎖,肛穴稍前方或會陰處有一小孔,大便自此孔排出。肛門狹窄和無肛會陰瘻患兒一經發現應及時手術,行會陰式肛門成形術(一個簡單的手術)即可治癒。
下一個引起便祕的疾病是先天性巨結腸患兒。
巨結腸患兒一般表現為以下五種情況:
一、患兒出生後即有腸梗阻的現象,如腹脹、嘔吐、不見胎糞排出,肛門指檢後呈爆破性排氣排便。
二、患兒胎糞延遲排出(正常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排胎便),巨結腸患兒48甚至72小時才排胎便,(或者通過開塞露或肛診才排胎便),可出現反覆的腸梗阻,可自然緩解或經灌腸緩解,常伴有間歇的嘔吐。
三、患兒可出現持續數週甚至數月的輕度便祕後,突然發生腸梗阻。
四、患兒開始表現為便祕,突然發生小腸結腸炎,如腹瀉、腹脹、發燒、虛脫等。
五、患兒只有輕度便祕,其他情況正常。如有上述表現者可通過鋇灌腸造影、直腸測壓、直腸黏膜活檢、直腸黏膜乙醯膽鹼脂酶測定、直腸肛管肌電圖等檢查明確診斷。
先天性巨結腸分6型:
超短段型、短段型、普通型、長段型、全結腸型、全腸型。除超短段型可通過擴肛治療外,其他5型均需手術治療,約80%患兒可不開腹經肛門手術,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該術式打擊小、恢復快,無腹部手術瘢痕,療效滿意。
另一較常見的疾病是乙狀結腸冗長症,正常小兒乙狀結腸40-60公分,超過這個長度稱為乙狀結腸冗長,由於糞便在結腸內通過時間過長,水分吸收過多,使得糞便變幹、變硬,產生排便困難,引起便祕。
乙狀結腸冗長患兒多在1歲左右出現便祕,排氣正常,無明顯腹脹或有輕微腹脹,伴有左下腹疼痛,有的甚至1-2周才大便一次,或者給予開塞露或緩瀉劑才能大便。
據報道小兒便祕約25%是乙狀結腸冗長,所以近年來該病越來越引起重視,該病的診斷主要通過鋇灌腸,直腸測壓、結腸傳輸試驗等結合臨床表現確診。
大部分乙狀結腸冗長患兒通過飲食調節,排便訓練,擴肛,乙狀結腸電刺激誘發排便,得到緩解,部分嚴重便祕患兒仍需手術治療.乙狀結腸切除降結腸直腸吻合術或經肛門乙狀結腸切除術,療效滿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