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治醫師 王銀中

  大腸息肉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的總稱,包括腫瘤性贅生物和非腫瘤性贅生物,腫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不容忽視。臨床上所謂的大腸息肉並不說明息肉的病理性質,通常臨床所說的息肉多為非腫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統稱為腺瘤。

  息肉大小不等,可以為帶蒂的,也可以為廣基的;可以分佈於結腸、直腸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結腸和直腸;可以為單個或分散分佈,也可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它可小至芝麻、綠豆,直徑僅幾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徑有2~3釐米。

  (一)大腸息肉的病因有哪些呢?

  主要包括家族性因素、遺傳性因素、炎性因素、環境及飲食等其他因素。

  (二)大腸息肉臨床病理型別如何分類?

  1、腺瘤性(新生物性)息肉:包括管狀、絨毛狀及管狀絨毛狀腺瘤,此種息肉發生癌變的概率最大,尤以絨毛狀為著,被稱為癌前期病變。

  2、炎性息肉: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氏病、血吸蟲病等炎性腸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3、錯構性瘤: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徵。

  4、增生性息肉:又稱化生性息肉。

  5、幼年性息肉:多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外觀為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大多數有蒂,組織學上表現為分化好而大小不規則的腺體。此類息肉一般不發生惡變。

  (三)大腸息肉有哪些臨床表現?

  大腸息肉臨床症狀常表現不一,可表現為便血,腹痛,腫物脫出肛門外,大便習慣改變,肛門分泌物、肛門瘙癢等。部分患者即使出現某些消化道症狀,如腹脹、腹瀉、便祕等,也因較輕微和不典型而被忽視。而以便血、大便帶血、黏液血便來就診,常誤診為痔瘡等肛門疾患或“痢疾”而延誤其必要的檢查。

  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狀者,應及時來醫院腸鏡檢查。特別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注意進一步檢查確診。

  (四)大腸息肉一旦發現如何治療呢?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手術摘除。包括區域性手術摘除及內鏡下各種摘除法。目前內鏡治療已取得了較大進展,即使一些較大的息肉亦能在內鏡下予以切除,給息肉病理活檢提供了方便。對於摘除的息肉常常主張進行病理檢查,以明確不典型增生程度、避免遺漏惡變。

  (五)大腸息肉的預後如何呢?

  部分大腸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長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變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腸息肉都會癌變。大腸息肉發生惡性癌變的概率與息肉的形態、大小都有關係。必須對其有所警惕。

  (六)日常生活中如何去防治呢?

  1、對於有大腸息肉家族史的人群應定期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息肉並及時處理。

  2、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

  3、清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纖維的含量,減少油炸、煙燻和醃製等刺激性食物攝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