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穆長吉

  大腸息肉繫結腸和直腸隆起性病變的總稱,為大腸常見的良性病變。其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可能與感染、年齡、遺傳、生活習慣、炎症性腸病等因素有關。其臨床表現不一,早期可無任何症狀,一般臨床表現可有腹痛、腹瀉、便祕、便血、大便中含有粘液,或伴有裡急後重感。

  息肉大小不等,可以分佈於大腸的任何部位;可以為單發,也可以為多發。按形態可分為帶蒂息肉、亞蒂息肉、廣基息肉;按病理型別可分為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以往分為管狀、絨毛狀、管狀絨毛狀三類,近年來又分出鋸齒狀腺瘤。

  平時最多見的息肉是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種。前者與大腸炎症反應有關,而後者由於結腸粘膜表面細胞更新的不平衡引起。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而對腺瘤性息肉,其雖為良性病變,但我們必須有所警惕,因有研究顯示腺瘤性息肉與大腸癌關係密切,半數以上的大腸癌源於腺瘤癌變。而腺瘤性息肉的癌變與病理型別、大小、數目多寡有關。其中絨毛狀腺瘤癌變率可達40%,管狀腺瘤為4%-4.8%,管狀絨毛狀腺瘤居前兩者之間,鋸齒狀腺瘤為20%~50%。直徑<1cm的癌變率約10%,>2cm者可達50%,腺瘤數目越多癌變機率越高,腺瘤多於100個者為腺瘤病,如家族性腺瘤病,如不及時治療,約75%於35歲之前癌變,50歲以前幾乎全部發展為癌。癌變時間是較長過程,平均10-15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被認為沒有惡變傾向的增生性息肉,目前認為它與鋸齒狀腺瘤、鋸齒狀腺癌關係密切而越來越受到重視。

  目前結腸鏡是結腸息肉檢出的首選方法。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一項研究顯示結腸鏡檢出≥10mm病變敏感性為98%,檢出6mm~9mm病變為99%,均高於其他傳統檢查方法,且特異性接近100%。

  對於年齡大於40歲,有菸酒嗜好,家族有大腸息肉病史,出現上述臨床表現的患者建議儘快行結腸鏡檢查。如患有大腸息肉,可行結腸鏡下電凝切除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