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時期是長個子的時期,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常會妨礙身體的正常發育而有損於長個子,除愛吃素不吃葷,經常吃精米白麵、營養過剩等不良飲食習慣巳在前面專門論述過之外,還有以下幾種不良飲食習慣也同樣會妨礙長個子。
1、早餐馬馬虎虎:學生到了上午三四節課便飢腸轆轆,頭昏心慌,四肢無力,記憶力下降。有的同學還逐漸消瘦,得了胃病、貧血症。這些同學往往發育不良,個頭較矮,這是什麼原因呢?一調查,大多是沒有吃好早飯,主要是早餐的數量不足,質量較差。
有的學生是晚上看電視過遲,早晨起床晚,馬馬虎虎吃幾口早餐便匆匆忙忙背起書包就走;有的同學認為早飯可吃可不吃,乾脆不吃早飯;有的是晚飯吃的太飽,影響了第二天的食慾,早飯吃不下;有的父母是雙職工,早晨忙於趕車上班,對子女早餐不重視;有的早餐質量差,長期吃泡飯和醬菜……
少年兒童是長個子、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一生中需要熱量最大的時期。他們整個上午要連續上四節課,往往主課大多安排在上午,所以腦力和體力的消耗特別大。從頭一天晚餐到次日早晨,經過這幾個小時,體內的血糖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不從早餐補足熱量,血糖濃度繼續下降,便會出現低血糖現象,不利於生長髮育。為了使一整天都保持較高的血糖水平,必須把早餐當作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頓。難怪有人認為:“要想個頭長得高,早餐一定要吃好!”
怎樣才能使少年兒童吃好早餐呢?同學和家長都必須充分認識早餐的重要性,改變過去“早餐馬虎,中餐湊合,晚餐大吃”的狀況,做到“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要在早餐的質和量上做文章。理想合理的早餐應有一定數量的澱粉類食物,即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所需要的能量,還應含有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早餐中攝入的蛋白質多,人的精力就旺盛。要做到“主副食搭配”“米麵混食”“粗細配合”將單調的早餐模式向營養型模式轉化。例如,可採用稀飯或麵條、豆漿為主加雞蛋、包的中式食品,或牛奶、麵包、果醬的西式模式`或中西結合的模式。改變早餐馬虎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利於個頭長高。
2、從小挑食:不少小朋友,特別是獨生子女,到了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傷透了腦筋,他們不愛吃一般孩子愛吃的食物,對某些食物望而生畏,這不愛吃,那不喜歡。有時沒有愛吃的某種特定的食物,就乾脆什麼也不吃。這種不良的攝食習慣便叫挑食,或叫偏食。由於長期挑食,身體長得矮小、面黃飢瘦、弱不禁風,經常生病。
少年兒童正處在迅速生長髮育時期,需要的營養物質應全面,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存在於五穀雜糧、雞魚肉蛋、水果蔬菜之中,長期挑食必然會造成某些營養成分的缺乏而生病。如果從小養成有什麼吃什麼的習慣,就能使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互相補充,取長補短,發揮更高的營養價值,這在營養學上稱為“互補作用”。如肉與蔬菜一起吃,能提高鐵質和維生素C的吸收率。長期挑食,會導致身材矮小。挑食不是病,它是環境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壞習慣,是可以逐步矯正的。
3、過分節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體形健美是當前人們追求的目標。一些女孩子為了追求形體美,不適當地進行節食,過分限制飲食,機體的營養需要得不到保障,會嚴重地影響身體發育,妨礙長個子。“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沒力量。”為了保持體溫,維持生命活動、學習和勞動,人體需要由食物來供應熱量。人體需要熱量,就像汽車開動時需要燃燒汽油一樣。
少年兒童是長身體時期,需要較多的營養物質。由於少年兒童的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肝臟和肌肉中貯存的糖源不多加上平時活動量大,消耗熱量多,過分節食,供給肌體的營養物質和熱量必然不足,就容易飢餓和疲勞,時間一長,必然影響身體發育,導致增高緩慢。
長期節食的女孩子,還會使消化系統的器官和組織退化萎縮,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引起嚴重的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久而久之,會形成厭食~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厭食的惡性迴圈。嚴重的病人可因酸中毒而威脅生命,怎麼能不影響增高呢?
強健優美的體型要通過合理的飲食和經常的體育鍛煉才能達到,過分節食的少女,不但不會體型健美,反而會影響身體的成長和發育,長得矮小。
4、吃糖過多:小朋友愛吃糖,代代如此,家家如此。糖可以給身體提供熱量,但不宜吃得過多。多吃糖可大量消耗體內維生素B1,人體缺乏維生素B1以後就會引起唾液、胃腸消化液分泌的減少,產生食慾減退。尤其在臨吃飯之前吃糖,會引起血糖升高,使人失去飢餓感,到吃飯時反而不想吃飯或食慾減少。勢必會影響兒童對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成分的吸收,營養不足,便影響生長髮育,個頭便長不高。同時,多吃糖的少年兒童,身體會變成中性或弱酸性,為恢復人體正常的弱鹼性狀態,體內就會消耗掉一定數量的構成鹼性物質成分之一的鈣質,勢必影響骺軟骨板的生長和骨化,從而妨礙了孩子的身高。
兒童適當吃點水果糖、奶糖對身體無害,多吃糖便會不利身體健康,妨礙增高。妨礙長個子的不良飲食習慣還有愛吃零食、吃菜過鹹、吸菸飲酒等等,不一一論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