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趙新華

  背肌勞損之症,是腰背肌勞傷的組成部分,它與腰肌勞損,構成人體軀幹肌筋炎的總反應。人體以脊椎為軸心,背、腰是人體軸心線中的較長段落,支撐著機體動態活動的全過程。背肌,聚居於人體軀幹的後上部,其生理構成位置特殊,上接頭頸,下連腰腿,無論軀體的動靜態活動,都離不開背部肌筋的參與,擔負著不同程度支撐力學負荷。因此,背部的肌筋炎是臨床上屬於常見多發性病症。

  背肌勞損的臨床表現症狀,可因受損部位、肌筋類別及勞傷輕重程度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性,它除了勞損肌筋產生區域性性的酸脹、痺痛及功能異常的一般肌筋性隱性損傷所共有的症狀以外。

  比較容易造成臨床混淆不清的因素是:

  ①產生牽引性的傳導症狀,例如心胸相引症,症狀表現於前胸胸廓,背肌勞傷形成隱蔽性的致病根源。

  ②隱痛症狀雖然在背部,但高科技的先進檢查工具如 X光、CT、核磁共振等的投照檢查難以確認。

  ③背部肌筋結構錯綜複雜,一般粗略的查體方法,不易定位確診。

  背胸肌筋勞損,好發於背部菱形區域,即菱角頂部為第七頸椎後棘突為界,向外下兩側為肩胛內緣為界,菱形的底角為第十二胸椎的後棘突為界。該區域分別密佈著斜方肌、大小菱形肌、豎脊肌的肌性組織及筋膜組織。

  此外,尚於骨面分布著上、下後鋸肌等。查體要求在充分認識背區的生理構成基礎上,通過正與異的對比方法.查明經筋結灶形成的準確位置,提供施治的確認條件。

  常見背肌勞損好發生於下列次序:

  ①斜方肌下胸部的斜行肌纖維(即十二胸椎棘突至肩胛間的纖維),以左側的病變尤為常見。

  ②左肩胛內緣附近的胸髂肋肌及肌筋膜。

  ③大小菱形肌。

  ④胸段棘肌及胸最長肌。背肌肌病灶:與所產生病變部位的原組織結構密切聯絡,可形成顆粒型、索樣、塊狀等多形態化表現。病灶的觸診特點:

  ①醫者觸及病灶時的異常感與病者產生同步知覺。

  ②病情的敏感期、麻痺期在同一病人身上產生不同反應,麻痺期,病人反應遲鈍;敏感期.患者特別敏感。麻痺期經治療後,多趨向提高敏感度,可視為病情好轉的指徵之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