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疼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症狀,長期以來,由於對肩關節疾病的認識誤區,人們很容易把很多和肩部有關的疼痛,誤認為“肩周炎”。然而,根據病例統計分析,真正由肩周炎引發的疼痛只佔全部肩關節疾病的5%-8%。很多情況下,“肩峰撞擊、肩袖損傷”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它們的發病率約佔肩關節疾病的50%左右。因此, 認識肩關節疾病,明確診斷,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肩關節相關疾病的鑑別本身就有一定難度,即使是骨科醫生,如果不經過專門培訓也不容易做出正確診斷。所以,“肩周炎”患者最好找大醫院的骨科醫生或運動醫學專家就診,以免誤診肩周炎而延誤病情。
肩關節是人體中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可使手能觸控到身體的任何部位。正是由於它的靈活性和重要性,受損傷的病症也具有多樣性。雖然肩部患者大多數為中老年患者,但其中的肩袖撕裂、關節盂脣損傷,也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由於職業習慣、運動、保護不當等願意所致。許多人對肩關節疾病缺乏正確的認知,本來是肩袖損傷卻當成肩周炎,以為可以不治自愈或採取錯誤的治療方式,如推拿按摩,大範圍的肩關節環轉運動等,不但疼痛症狀沒有緩解,反而會加重肩袖損傷,延誤病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那麼如何鑑別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呢?
肩周炎是一種引起肩關節僵硬,粘連的慢性無菌性炎症,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肩關節各個方向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X線片除骨量減少外無明顯異常的疾患。肩周炎一般發生於慣用肩,患者洗臉、梳頭、穿衣、拿放高處的物品以及駕駛等日常活動出現困難,肩關節活動受限。好發於50歲左右的人群,也叫“五十肩”。它屬於自限性疾病,意味著可以通過保守治療或不經過治療,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疼痛會緩解。但是如果症狀長時間不緩解,夜間疼痛,伴有上肢無力,那這部分病人就可能誤診了。
肩袖是由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四塊肌肉組成的,在肱骨頭前、上、後方形成的袖套樣肌性結構,起到保護肩關節,同時負責完成肩關節各方向活動的作用。急性肩袖損傷常見於提拉重物、投擲,摔倒時肩部支撐或著地、被外力拉扯等情況;慢性勞損則發生於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中老年人群中,由於肩峰骨質增生,產生撞擊,使肩袖受損。
兩者最大區別是,肩周炎患者在別人幫助下,胳膊也無法抬起,而肩袖損傷者雖然自己無法抬起胳膊,但是在別人的幫助下可以抬起。
肩周炎患者需要做推拿,爬牆上舉,大範圍環轉等鍛鍊以拉開粘連的組織,而肩袖損傷病人不應該用力鍛鍊和活動。肩袖損傷一旦被誤診為肩周炎,不僅會加大肩袖的撕裂程度,而且長時間誤診,肩袖肌肉因缺乏應力,會發生脂肪化,此時即使接受手術縫合,肌肉沒有收縮功能,治療效果也不會很好。
如何治療
臨床上針對肩袖損傷,要根據不同發病人群、發病原因及疼痛程度等綜合考慮。治療也是循序漸進的。肩袖損傷急性期宜靜養。最初可以進行保守治療:肩袖損傷的保守治療方法主要有區域性理療、鍼灸、按摩、中藥外敷或痛點封閉等,目的是改善疼痛症狀。如果保守治療3個月還沒有好轉跡象的患者應複查核磁共振,如發現肩袖撕裂程度無改善,肩部肌肉開始萎縮,就要做關節鏡下微創肩袖修補或者肩峰骨贅清除的手術了。對於外傷導致的肩袖損傷,易採取積極的治療,只要影響到患者的功能和日常生活,應早期進行關節鏡微創手術,以減少後遺症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