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主任醫師 李心龍

  頸椎病,是因頸椎發生病變而導致的一種疾病。確切地說,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頸椎骨關節、軟骨、韌帶、肌肉、筋膜等所發生的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改變,致使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受到損害,如壓迫、刺激、失穩等,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稱之為頸椎病。

  得了頸椎病,會有哪些症狀?

  1、神經根型頸椎病:椎間孔變窄致頸脊神經受壓、多見於4-7頸椎;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著受壓神經根的走向和支配區放射,有時症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係;或-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出現持物墜落。

  2、椎動脈型頸椎病:高發年齡段:30-40歲,由於骨刺、血管變異或病變導致供血不足,這型的病人會出現頭暈,多在頭部活動時出現或加重,還會出現頭部脹痛,也有少數人出現突發性弱視或失明,一般短期內會自動恢復,嚴重的椎動脈型頸椎病人,在頭部突然轉動或低頭,仰頭時出現猝倒。

  3、脊髓型頸椎病:頸痛不明顯,開始時主要是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穩,-軀幹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嚴重時出現四肢痙攣性癱瘓,臥床不起,大小便失禁。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由於各種頸部病變激惹了神經根、本型病人表現較為複雜,有時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視物模糊,有時又會出現頭昏、眼花、鼻塞、流淚、腹脹、血壓變化,心率變化、心律失常。

  5、混合型:以上兩種或兩種以上型別同時存在。

  如何預防:

  1、保證良好的坐姿:常常由於工作體位和姿勢的關係或長期低頭,使頸部的肌肉處於一種長期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的韌帶和肌肉易於受到牽拉、勞損,而椎體前緣由於相互磨損而增生,因而工作者和學生首先要有正確的坐位和坐姿。一般應採取自然端坐位,胸部保持挺直,頭部略微前傾。此外,桌椅的高度也會影響人體的姿勢,如桌子高或椅子過低,就會使人頭部過度後仰和雙肩上抬,使眼睛和桌面的距離縮短,既易造成頸肩部肌肉的勞損,又易導致視力疲勞和近視眼;相反,如果桌子過低或椅子過高,則使人過於前傾前屈,更易導致頸項部的勞損。

  2、糾正不適當的睡勢:調整合理的睡眠姿勢,選用合適的枕頭高低。

  3、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我國古代有“流水不腐,戶樞不矗”的成語,《內經》有“導引按躍”,華伯有“五禽戲”,均說明全身性鍛鍊,可以強身防病。對於頸椎病既可通過太極拳、廣播操等作全身性的鍛鍊,也可通過頸項功能鍛鍊,增強區域性肌力,滑利頸椎關節以緩解症狀,使病變逐漸好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