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是一種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據統計,腦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後,死亡率高達30%~40%,並有1/3的患者可發生再次出現的問題。
腦動脈瘤不是腫瘤
腦動脈瘤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腫瘤,它是腦動脈血管壁區域性薄弱而產生的瘤樣突起,好發於腦動脈分叉和主幹的分支處。由於此處腦動脈壁的肌層先天發育缺陷,同時這裡又是受到血液衝擊最大的地方,在長期血流的壓力和衝擊力的作用下,使此處腦動脈壁的薄弱點向外凸出,逐漸擴張,從而形成腦動脈瘤。高血壓、動脈硬化、外傷及感染等因素也與腦動脈瘤的發生與發展有關。
90%以上的中小型腦動脈瘤在未破裂出血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少量患者會有反覆輕微的頭痛發作,但都因為其臨床特異性不強,病情隱匿不為人所知。除非腦動脈瘤壓迫到鄰近的神經產生明顯的症狀,如眼皮不能上抬、眼球外展、瞳孔擴大、眼球突出等,才能意識到腦動脈瘤的存在。
腦動脈瘤破裂死亡率高
腦動脈瘤是一種高風險、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疾病,主要有動脈瘤破裂出血和血管痙攣造成腦缺血的危險,都是致命危險。腦動脈瘤就像是在腦血管壁上吹起的一個氣球,隨時都有可能破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後,出血主要集中在腦底部的表面,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85%左右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腦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腦動脈瘤一旦破裂,常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甚至意識不清、死亡,。
腦動脈瘤的診斷主要依賴影像學檢查。CT掃描可以顯示是否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同時根據出血的部位,初步判斷腦動脈瘤位置。CT血管造影(CTA)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診斷腦動脈瘤的金標準,對判明腦動脈瘤的準確位置、形態、內徑、數目、血管痙攣和確定手術方案都十分重要。
腦動脈瘤選用手術治療
多數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後,破口會被凝血塊封閉而暫時出血停止,病情逐漸穩定。但隨著腦動脈瘤破口周圍血塊的溶解,腦動脈瘤可能再次破潰出血。採取保守治療的病人約有70%會死於腦動脈瘤再出血。據統計,40%~50%的病人會在破裂後的1個月內發生第2次破裂,第2次破裂後死亡率約為70%,第3次破裂後死亡率幾乎為100%。
腦動脈瘤一經確診,應積極採取手術治療,以求根治。其治療的根本目的是防止腦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腦動脈瘤的手術治療方式目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開顱手術夾閉腦動脈瘤,即用特製的腦動脈瘤夾,夾閉腦動脈瘤頸部,並保護載瘤腦動脈的通暢性;另一種是介入療法,即血管內栓塞技術,是在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將微導管和導絲插入腦動脈瘤體內,通過微導管送入微彈簧圈或醫用生物膠逐步填塞腦動脈瘤腔,直至完全閉塞腦動脈瘤,使之不再破裂出血,達到治癒目的。
開顱手術夾閉腦動脈瘤,療效確切,但手術創傷大,恢復較慢。血管內介入治療相比開顱手術的優勢主要為創傷小,恢復較快,患者及家屬易接受,年高病重者也多能耐受。但血管內介入治療的缺點花費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