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與頜面頸部間隙感染的關係
糖尿病患者容易併發各種感染,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為常見和嚴重。糖尿病感染易感性機制是機體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減退;區域性因素,如血管及周圍神經病變;其它因素有血糖大幅度波動等。糖尿病併發感染可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即感染導致難以控制的高血糖,而高血糖進一步加重感染。
口腔頜面部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感染部位之一。糖尿病患者發生牙周感染、齲病、根尖膿腫的風險顯著高於非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的頜面頸部間隙感染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往往感染更嚴重,多間隙感染的發生率更高,併發症的發生率更高,並且有更高的死亡率。
Wong TY對中國臺灣地區2 790例口腔頜面頸部感染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8例患者死亡,其中14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受損,12例(66.7%)患糖尿病,提示糖尿病導致的免疫受損是頜面頸部感染惡化並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控制血糖有利於控制感染,而感染的有效控制也有利於改善血糖。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的頜面頸部間隙感染,治療上控制血糖和控制感染並重,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
對於頜面頸部重症感染患者,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往往為了抗炎、消腫、緩解症狀,在抗感染的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而糖皮質激素是對糖代謝影響最大的藥物,長期應用或單詞應用均可以促發或加重糖尿病,並且這種作用通常呈劑量依賴性,如果長時間應用糖皮質激素,則糖代謝可能不能恢復正常。因此,對於伴有糖尿病患者的頜面頸部間隙感染患者,應儘量避免糖皮質激素的使用。
2、糖尿病患者頜面頸部間隙感染的病原學特點
口腔頜面頸部感染常常為多種病原菌的混合性感染,這些病原菌包括需氧菌、微量需氧菌和厭氧菌。最常見的病原菌為需氧的草綠色鏈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屬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厭氧的擬桿菌屬以及消化鏈球菌屬。但對於伴糖尿病的頜面頸部間隙感染,不論感染來源為牙源性或非牙源性,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見的病原菌(檢出率56.1%)。
其可能原因是在宿主防禦機制受損時,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細胞功能受損,增加了革蘭氏陰性桿菌在口咽部的定植。頜面頸部間隙感染最常見為牙源性的,其次為上呼吸道感染來源。對於牙源性的頜面頸部間隙感染,厭氧菌的檢出率可高達59.3%。因此對於伴糖尿病的頜面頸部間隙感染患者,在藥敏結果出來之前的經驗用藥需考慮到常見優勢菌肺炎克雷伯菌,對於牙源性患者,經驗用藥尚需加用抗厭氧菌藥物。
3、併發症的防治
(1)糖尿病相關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正確處理是醫護人員面臨的巨大挑戰,糖尿病本身潛在的大、小血管併發症可顯著增加手術風險[1],此外,因區域性疼痛、手術禁食或進食困難等致頜面頸部感染的患者糖尿病飲食依從性差,手術應激、發熱等會加重糖代謝的紊亂,致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水平的不可預測性。
一方面,手術應激、胰島素用量不足可導致血糖短期內急劇升高,造成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滲綜合徵)發生率增加,這也是術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如果患者未按時進食、進食不足、或胰島素用量過大亦可導致血糖短期內下降明顯,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增加。因此在患者圍手術期,需加強血糖監測,維持血糖平穩。
(2)感染相關併發症
對於糖尿病患者頜面頸部間隙感染,一旦膿腫形成,或膿腫尚未形成,但病情進展迅速,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已壓迫氣道影響呼吸時,需儘早行切開引流,必要時行氣管切開,以保持氣道通暢。手術不宜保守,對於多間隙感染,需行多處切開或廣泛性切開,並充分分離各膿腔,以保證引流充分。在治療上,抗感染、控制血糖、全身支援對症處理與區域性處理相結合,應預防感染擴散致敗血症、膿毒血癥等嚴重併發症的出現。
(3)其他併發症
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伴發多系統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腎功能不全等。頜面頸部重症感染、手術應激、高血糖等常常會誘發心臟病及腎功能的惡化。對於合併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選擇腎毒性低的藥物,並控制補液量及補液速度,監測心功及腎功能的變化。
切開引流無絕對禁忌證。糖尿病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使頜面頸部間隙感染難以控制,對於全身情況較差的患者頜面部多間隙感染,如具有切開引流的指徵時,切開引流是控制感染的首要方法。如果治療過於保守,切開引流不充分,其感染控制不好,更易加重或誘發患者系統性疾病的發作,而及時的切開、充分的引流不僅可以控制感染,同時對於控制糖尿病也大有裨益。
膿腫切開引流雖有風險,但一般不易損傷重要神經、血管或臟器,較惡性腫瘤擴大切除、頸淋巴清掃術等相比,手術風險相對較小;固然,對於因存在某些系統性疾病,全身情況較差的患者,切開引流風險會增大,但如果因感染控制不好,進一步發展為敗血症、縱隔感染、壓迫氣道或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及酮症酸中毒等嚴重併發症,其風險更大。權衡利弊,治療上不難做出選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