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科 主任醫師 張漢慶

  一、什麼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遺傳、高齡、過度運動、創傷等各種因素均參與了骨性關節炎 的發病。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起初主要表現為關節區域性及其周圍疼痛、僵硬,隨病情進展可出現關節變形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本病一般見於中年以後, 男性多於女性, 單側多於雙側, 且以關節的上外側受累多見,佔60%。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二者臨床症狀及體徵基本相似。疼痛是本病常見症狀, 開始多為輕至中度間歇性鈍痛, 疼痛多在活動時發生, 尤其是負重時明顯, 休息後緩解。疼痛緩慢進展, 後期休息時也疼痛, 且常伴夜間痛醒。

  另一常見症狀為緩慢發作的髖關節活動受限, 病人常感行走、上樓梯和由坐位站立時困難;有些患者伴有跛行。另一特有的髖關節症狀即髖關節發僵,具有臨床鑑別診斷意義。其與其它疾患引起髖關節僵硬不同, 其持續時間較短, 一般不超過15 分鐘 ,經過一段時間的關節運動, 症狀消失, 過度的運動又使關節部位酸脹痛加重和運動受限, 休息後又減輕。

  實驗室檢查沒有特異的化驗室檢查結果, 血常規、血沉及C -反應蛋白、抗O 一般均正常, 類風溼因子、抗核抗體陰性。關節液透明澄清, 呈淡黃色, 白細胞可輕度升高, 以淋巴細胞為主。X 線平片不僅為診斷此病的常規首要的技術, 而且有的學者還認為它是追蹤骨性關節炎變化的金標準。

  二、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分期及診斷標準:

  (一)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上一般可分為4 期。

  1、前期: 髖關節在活動後伴有不適,隨髖關節活動增強後伴有關節疼痛,髖關節X 線及CT 檢查無明顯軟骨損害表現。

  2、早期:髖關節活動後明顯疼痛,休息後緩解。髖關節X 線改變較少,CT 檢查可見軟骨輕度損害表現。MRI 可直接顯示軟骨,能更早顯示早期骨關節炎的軟骨損害。

  3、進展期: 髖關節活動後疼痛明顯,伴有髖關節功能部分喪失及畸形。X 線可見髖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周圍骨囊性變,有時可見關節內遊離體。

  4、晚期: 髖關節功能嚴重喪失,畸形明顯。X 線可見髖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關節周圍骨增生嚴重,可見股骨頭塌陷。

  (二)臨床診斷標準均以1995 年美國風溼病協會修訂的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為依據:

  1、近1 個月大多數時間髖痛;

  2、血沉≤20 mm/ h;

  3、X 線片示有骨贅形成;

  4、X 線片示髖關節間隙狹窄;

  滿足a+b+c 或a+b+d 或a+c+d 者可診斷髖骨性關節炎。

  三、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

  治療目的以減輕或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或恢復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為主。兩種型別的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在晚期雖然表現一樣,但原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病變進展慢且輕,並有可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無症狀靜止期; 而繼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無論採用何種非手術方式治療,病變卻持續進展,因此在治療之前嚴格區分兩種不同型別的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對選擇治療方法有絕對的指導意義。治療原則為考慮個體化因素,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必要時果斷採取外科手術治療。

  (一)非藥物治療

  1、健康教育:對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供治療及康復資訊,如適量活動,減少不合理的運動,避免暴走及長時間跑、跳、蹲。同時也應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痛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影響,有的患者可能長期處於抑鬱狀態,應讓患者認識疾病的性質和預後,在此基礎上積極配合其他治療。

  2、減輕體重:肥胖者減輕體重,能部分改善髖關節的疼痛及功能。

  3、運動療法:訓練髖關節在非負重位下屈伸活動,以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水中運動能緩解髖關節疼痛。

  4、物理治療:主要增加區域性血液迴圈,減輕炎症反應,可通過熱療、超聲波、鍼灸等治療緩解髖關節疼痛。

  (二)藥物治療

  如非藥物治療無效,可根據關節疼痛情況分階梯式用藥。

  治療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藥物主要分3 類:

  1、控制症狀藥物,包括鎮痛藥、非甾體類抗炎藥( NSAIDs) 、糖皮質激素及透明質酸鈉(通過採用髖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治療,以延緩其病程發展,改善臨床症狀。

  其治療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關節滑液中的玻璃酸鈉含量,使其覆蓋在軟骨和滑膜的表面,形成屏障,修復軟骨病變並防止骨基質的進一步破壞;

  改善關節滑液的生理功能,通過潤滑作用減少關節運動時產生的摩擦,緩解關節疼痛;

  玻璃酸鈉覆蓋於關節軟骨及滑膜組織表面,形成保護性屏障,防止細菌、毒素及免疫複合物等的侵入;

  通過遮蔽滑膜及滑膜下的痛覺感受器,抑制感覺纖維的興奮性,以降低痛覺敏感性,緩解關節疼痛,使關節活動度增大。

  2、改善病情藥物;

  3、軟骨保護藥(包括氨基葡萄糖、硫痠軟骨素、雙醋瑞因等)。

  (三)外科治療

  對於內科保守治療無效的嚴重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日常活動明顯受限時,可按需要行手術治療。

治療目的:

  1、減輕或消除髖關節疼痛;

  2、防止或矯正髖關節畸形;

  3、防止髖關節破壞進一步加重;

  4、改善髖關節功能。

  手術方法的選擇一般根據患者年齡、職業、生活習慣及個人的意願而定。手術方法可分為2 類: 一是保留患者髖關節的手術如關節鏡下衝洗和遊離體摘除術、骨贅切除術、髖臼囊腫刮除植骨術、截骨術、閉孔神經切斷術等; 另一類是髖關節重建術,如髖關節融合術、半髖置換術和全髖置換術。

  四、髖關節炎新進展

  小針刀具有中醫鍼灸通經活絡,去瘀通痺的作用,同時兼有西醫經皮微創手術治療的功效。髖骨性關節炎患者,早期滑膜炎性滲出,關節腔積液,關節內壓升高,而引起關節疼痛不適,功能障礙,此時利用針刀可減輕髖關節內外壓力,改善髖周血液迴圈,具有有明顯減壓止痛作用,中晚期髖周圍軟組織痙攣、粘連、疤痕,骨贅形成,關節間隙變窄,用針刀對其鬆解,可明顯改善關節功能。針刀鬆解聯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髖骨性關節炎,能夠有效改善髖關節活動範圍。因此,採取保守保髖治療髖骨性關節炎,特別是對不適宜過早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不失為一種治療選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