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的關節鏡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在關節的一種表現。痛風是尿酸代謝異常所引起的全身疾病,主要表現為血尿酸增高,反覆發作的關節炎,約75%在k趾關節,其次為膝關節。關節、腎臟或其他組織中尿酸鹽沉積而引起這些器官的損害和痛風石的形成。痛風分為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兩種。原發性痛風10-60%有家庭遺傳特點,而繼發性痛風常繼發乾血液病、腎臟病、惡性腫瘤等。
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多為突然發作的關節疼痛,關節紅腫,劇痛難忍,伴關節滲液,體溫升高,皮下靜脈怒張,外觀上和蜂窩織炎相似,面板暗紅,腫脹範圍常超過關節的解剖範圍,待紅腫消退後,區域性仍可見指壓性水腫,面板鬆弛,有癢感或脫屑,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多,發作時間的延長,受累關節增多,尿酸鹽在關節內沉著逐漸增多,腫脹疼痛很難緩解,常易造成關節畸形及僵硬等不良後果,約20%左右關節附近形成痛風結石。
其病理改變:痛風性關節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尿酸鹽晶體形成痛風結石,沉著在滑膜和關節軟骨上,導致滑膜增生和血翳形成,軟骨變性,軟骨基質可有小裂隙,並可破壞軟骨下骨,形成穿鑿樣改變,邊緣有骨質增生,關節組織破壞嚴重時,可以發生關節纖維化及關節強百。當急性關節炎症時,在關節液的吞噬細胞中可見尿酸鈉結晶,故可稱為“結晶沉積性關節炎”。
治療方法:首先應節制飲食,減少體重,禁食含嘌呤多或熱量多的食物,如動物的內臟,海製品,大豆,啤酒。此外應避免精神刺激。血尿酸偏高者,可適當服用排尿酸藥物,並多飲水,多食鹼性食物。平時注意多飲水,以增加尿酸的排洩並保護腎臟。首選藥物為秋水仙鹼,可口服片劑0.5g-l.0mg/h,至症狀控制或出現腹瀉,噁心及嘔吐時為止。一般症狀可在24一72小時內得以控制,若經靜脈注射則療效更快。還可服用西樂堡及樂鬆等非甾體類藥,開始時用大劑量,以後慢慢減量。還可服用一些中藥,採取以上保守療法均能奏效。
對於以上治療仍沒有效果的痛風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痛苦,我們可以在關節鏡的幫助下進行關節滑膜切除,清除關節內的痛風結晶和痛風石。據我們對痛風性關節炎進行上述治療後的隨訪觀察療效滿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