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治療科 住院醫師 劉震坤

  小兒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一組常見疾病,多見於面板和皮下組織,其次為口腔黏膜和肌肉,發病率為0.3~1%,女嬰為男嬰的3倍。多為血管先天發育異常所致,其中頭頸部最常發生,其次是軀幹和四肢,大多數血管瘤和動靜脈畸形患兒都以影響外觀為主要問題,但少數病例因病灶範圍過大過深,累及重要器官,一些特殊部位的靜脈畸形(如:上下頜骨處的先天性靜脈畸形)容易導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大多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經有效治療後得以恢復,少部分病例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或血流動力學嚴重異常,不僅常規治療難以見效,而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頭頸部的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較之其他部位更易繼發破潰、感染、組織缺損最終導致疤痕殘留而影響一生。
  在快速生長的增殖期後,血管瘤的生長趨於穩定並同患兒同步生長。由於血管瘤生物學特性的複雜性,在褪化期慢慢開始並逐漸佔據優勢時,增殖期可一直持續。褪化期血管瘤,內皮細胞構成逐漸減少並代之以纖維脂肪沉著,基底膜呈單層表現和正常肥大細胞計數等。非增殖期血管瘤的處理原則為隨訪觀察,其他情況下則需早期干預治療,其理由有:
  1、血管瘤雖然一般以點狀病損開始,但其自然病程有2個快速增長過程(分別是出生後1~2個月和4~5個月),期間病變迅速發展,病損的危害性具有不可預測性,如果能儘早干預,有可能阻止其進入快速增長期,從而遏止巨大血管瘤的發生;

  2、血管瘤對兒童的影響不盡相同,其中後果最為嚴重的是累及咽喉和氣管的血管瘤,如果不積極採用鐳射或氣管切開術等治療,患者會因氣道阻塞而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3、眼部等重要部位的血管瘤應儘早積極治療,以防發生弱視等併發症;

  4、大面積面板血管瘤還會導致面板潰瘍、壞死、繼發感染等,引發一系列護理問題;

  5、容貌毀損可引發各種心理問題,如自卑、孤僻、偏執、自信心下降等;

  6、對於血管瘤最終消退的程度,目前尚缺乏客觀的判斷指標。因此,對嬰幼兒血管瘤應早期予以積極控制和干預,除非發生在隱蔽而又不會導致功能障礙的部位,才可以考慮隨訪觀察。
  小兒血管瘤與血管畸形的臨床表現大部分動靜脈畸形與血管瘤在出生後一個月左右出現,嬰幼兒多在2歲左右發展較快,病變面積、體積增大迅速而前來就醫。部分血管瘤出生時可見,最初為一蚊叮樣紅斑,以後迅速生長,並快於身體生長速度增大、變厚,在面板的瘤體為鮮紅色,面板內為暗紅色或紫色。不高出面板且面積較大者稱為“葡萄酒斑狀血管瘤”,高出面板表面部分酷似楊梅者稱為“楊梅樣血管瘤”。同時還有位置比較深的“海綿狀血管瘤”和“葡萄狀血管瘤”。病變後期,動靜脈畸形(AVM)是由充滿血液的血竇和薄壁靜脈構成的皮下暗紅色、藍色或紫色病灶,直徑從1mm>30mm大小不等,壓之不退色,但也有涉及面板的深在病灶,病灶的發生部位、範圍均無特徵性。顱面部軟組織動靜脈畸形主要表現為界限不清的軟組織膨隆,表面面板顏色正常,或伴毛細血管擴張,或暗紅色,鄰近下方有擴張的淡藍色靜脈。部分患兒動靜脈畸形與血管瘤有動脈參與供血則多有皮溫增高,並可觸及搏動,聽診可聞及吹風樣雜音。患兒就診時應向家屬詳細詢問病史,並對病變部位及患兒全身進行仔細體檢,儘可能收集診斷依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