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治療技術
⑴概念:
以神經發育、姿勢發育和運動發育為理論基礎,針對小兒腦癱運動發育的未成熟性,運動發育的異常性,腦的可塑性和順應性的特點,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的固定和發展,促進正常姿勢和運動模式的建立和發展,達到治療和康復的目的。
⑵治療目標
防止痙攣和建立最大化的殘存功能。
通過改變肌肉的長度和運動範圍來降低痙攣,肌肉和僵硬關節的鬆動,肌肉的牽拉,更有效和省力的功能活動。
⑶基本治療原則:
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特別是對異常緊張性姿勢反射的抑制;促通正常姿勢和運動模式,特別是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的促通。對痙攣性腦癱主要是緩解肌肉緊張和僵硬,使患兒軀幹充分的伸展,避免痙攣姿勢的運動,儘早誘匯出正常的運動模式;不隨意運動型腦癱主要是抑制上部軀幹肌緊張,對短縮肌進行牽伸訓練,促進抗重力姿勢的穩定性和動態平衡,對徐動的上肢可行調節訓練。
⑷基本治療技術:
關鍵點的控制:主要的關鍵點有頭部、肩部、肘關節、腕關節、軀幹、骨盆、髖關節、膝關節、足踝關節。
姿勢反射的促通手法:臨床上最常用從頭部操作的頸立直反射的促通手法,頸矯正反應的促通:通過操作頭部,促通軀幹、上肢、下肢的運動達到運動的正常發育;上肢保護伸展反應促通;平衡反應促通:在仰臥位、坐位、立位等體位進行促通。
刺激本體感受器及體表感受器手技:壓迫手技:在對區域性施壓的過程中,配合抵抗體重負荷,達到對軀幹和四肢自動調節運動的目的;放置反應與保持反應:將某一肢體被動放置在一定體位,然後使其滯空,通過肢體負重的刺激引匯出所期待的姿勢反應,肌張力的調整,達到提高肌群收縮和本體感受器的感受作用;叩擊手法:抑制性叩擊、壓迫性叩擊、交替性叩擊、掃刷樣叩擊。
⑸在臨床中的應用
頭部控制訓練:頭部控制運動是運動發育中最早完成的運動,不能控制頭部就難以完成其他運動,因此應抑制頭背屈,促進脊柱伸展,促進肘支撐,促進抬頭、頭部活動及抵抗重力。
翻身訓練:抑制緊張性頸反射及緊張性迷路反射姿勢,手口足協調的促通,被動翻身翻身與軀幹迴旋運動的促通,側臥單肘支撐的促通。
坐位訓練:單臂支撐能力的促通,促進坐位平衡及脊柱伸展的發育。
爬位訓練:兩手支撐訓練,四爬位及脊柱、骨盆分離運動訓練,姿勢變化調節能力訓練,下肢互動運動的促通。
站立位訓練:抑制膝過屈或反張,抑制足尖交叉等異常姿勢,跪立位平衡反應促通,身體扭轉促進軀幹迴旋,立位平衡反應促通。
步行訓練:單腿站立下行雙腿交替運動訓練。
⑹嬰幼兒強調一下8種模式的重要性
整個機體的伸展模式
豎頭以抵抗重力模式
對稱性姿勢模式
保護性伸展模式
伸腿坐模式
以軀幹為軸心的旋轉模式
各種平衡反應模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