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康復醫師,從康復治療理念上說:
一、物理療法
1、去除促使痙攣惡化的因素(如寒冷、疼痛、泌尿系統感染、便祕、關節攣縮、被動活動時用力過度等)。採用適當的體位,避免肌緊張發生。早期採取床上或輪椅上適當體位,是控制痙攣的重要措施。
2、關節活動範圍訓練這是處理痙攣最基本的方法。每日最少應進行2次,每次20min左右。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關節活動範圍訓練,都可防止發生關節攣縮及活動受限。活動過程應輕柔、緩慢、穩定,並達關節全範圍。
3、站立負重訓練站立可對髖關節屈肌、膝關節屈肌及踝關節跖屈肌產生良好的靜態牽張,可使早期的攣縮逆轉並降低牽張反射的興奮性,從而緩解肌痙攣。站立訓練每日最少進行2次,每次30~45min。
4、水療法包括全身電動浴缸、Hubbard槽浴、步行浴、水中運動池訓練、水中步行訓練等。
5、冷療法根據治療的部位不同,可以選擇應用冷水、冰袋等方法,作用時間需持續10~30min,一旦肌肉被冷卻到足夠解除痙攣狀態,這種效果可持續1~1.5h。
6、熱療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有:蠟療法、熱蒸汽療法、溼熱療法等。對於感覺遲鈍或感覺缺失的病人,治療時需特殊防護,防止燙傷。7功能性電刺激(FES)FES可以緩解肌肉痙攣,增強肌力。常用的FES有治療性電刺激、脊髓電刺激、低周波、間動電及各種低頻脈衝電流。常用的刺激強度通常為20~50Hz,每次20min,2次/d。
二、藥物治療臨床上可用於抗痙攣的藥物很多,可分為如下幾類:
(1)神經遞質抑制劑,如巴氯芬、吡拉西坦、甘氨酸等;
(2)苯二氮卓類藥物,如安定、氯硝安定等;
(3)影響離子流的藥物,如丹曲林鈉、大侖丁等;
(4)作用於單胺的藥物,如替扎尼定、可樂定等;
(5)其他,如環苯扎林、妙納等。臨床上常用的有骨骼肌鬆弛藥妙納及神經遞質抑制劑巴氯芬。
三、傳統中醫中藥治療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痙攣是由於筋脈失於濡養而形成的病變。督脈受損,瘀血內停,陽氣不得輸布肢體以柔以養筋。故目前大多認為,脊髓損傷後的痙攣主要由督脈受損所致。傳統的經驗方有:解痙合劑、止痙湯等,使用時可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進行加減,從而起到較好的解痙作用。另根據經絡原理,採用督脈取穴法,行鍼灸治療,適用於外傷性脊髓損傷患者的痙攣。傳統的推拿、按摩術可舒筋活絡、行氣活血、放鬆肌肉,因而亦可有效地緩解痙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