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膽管疾患、乙醇中毒、暴飲暴食、胰管阻塞、高脂、高鈣血癥等是引起其發病的主要原因。由於膽囊炎會造成膽汁逆流進入胰腺,合成的消化液可造成對胰腺的“自我消化”,會瘋狂地腐蝕胰腺,溶解彈性組織,並會快速發展,出現全身炎症反應。胰腺微迴圈紊亂學說是胰腺炎發病的重要機制之一,胰腺血運障礙貫穿於急性胰腺炎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胰腺壞死與胰腺灌流不足呈正相關。因而有效的治療策略應是改善微迴圈,保護胰腺組織的活力,而不僅是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熱毒是急性胰腺炎發生的基本病機,血瘀是病機演變的必然,脾胃功能紊亂、通降失調、腑氣不暢存在於本病發展的始終。
急性胰腺炎屬於中醫“腹痛”、“嘔吐”範疇,中醫通過辨證施治認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溼熱內蘊、夾瘀阻滯、不通則痛,在現代醫學治療穩定內環境,抑制胰液分泌,胃腸減壓,通便等治療基礎上,加上中藥清熱解毒、通裡攻下,益氣養陰,活血通絡,穴位注射等治療,能迅速的改善腸麻痺症狀,打通胃腸通道,減輕炎症反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針對急性胰腺炎常用的中藥,大黃的抗菌作用較強,能防止和減輕胰周組織的充血水腫,防止腹膜炎的發生。大黃還能促進腸蠕動,消除腸麻痺,有助於膽汁、胰液的引流通暢和膽管炎症的控制,達到“六腑以通為用、通則不痛”的目的。微迴圈障礙是急性胰腺炎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活血化瘀還有助於改善胰腺微迴圈,促進胰腺恢復。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一附屬醫院,80%以上胰腺炎首選在中西醫結合科治療。效果顯著。
治療方法
1、非手術療法適用於急性胰腺炎初期、輕型胰腺炎及尚無感染者。
(1)嚴密觀察和監測1)監測神志、血壓、脈搏、呼吸、尿量、體溫等生命體徵。2)定期測定血、尿澱粉酶、血電解質、血清鈣、血糖、血白細胞計數、血氣分析等。必要時做動態的B超、CT檢查。3)密切觀察有無全身併發症的發生,如休克、心、肺、腎功能的改變。
(2)減少胰腺的分泌1)禁食和胃腸減壓:以減少胃酸分泌,吸出胃內容物,防止進入十二指腸刺激胰液分泌,並可減輕腹脹。2)抗膽鹼藥物: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藥物,以減少胰腺外分泌。3)應用生長抑素:如善得定、施他寧等,能有效地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
(3)抗休克、補充液體、加強營養支援: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和補充熱量。
(4)抗生素應用:早期給予抗生素治療,目的是預防性用藥和防止腸道細菌移位造成的細菌和真菌感染。
(5)抑制胰腺酶的作用:重症患者早期應用胰酶抑制劑,抑制胰酶的合成。
(6)解痙止痛:在診斷明確後,可給予哌替哌止痛,但應同時給解痙劑(山莨菪鹼、阿托品)。禁用嗎啡,以免0ddi括約肌痙攣收縮。
(7)腹腔灌洗:用於重症胰腺炎腹脹明顯、腹腔滲液較多者。方法:在臍上2指戳口置入腹透管達胰腺水平,於臍下插入流出管達腹腔最低位,在15分鐘內經輸液管灌入1000ml,夾管30分鐘後,開放流出管1小時,反覆如此至腹腔灌洗液無混濁,澱粉酶測定正常為止。
2、手術療法
(1)急性胰腺炎手術指徵
1)診斷不明確。
2)繼發性胰腺感染。
3)合併膽道疾病。
4)經非手術療法治療後,臨床症狀繼續惡化。
手術目的:是將含有胰酶、毒性物質和壞死組織清除。
(2)手術方式
1)剖腹清除胰腺及其周圍壞死組織:根據胰腺及其周圍組織的病變,切開胰腺包膜以及周圍的後腹膜,儘量清除壞死組織。有的可行規則性胰腺切除,但要慎重,以免將正常組織切除過多。
2)充分引流:由於胰腺炎的壞死過程是動態的變化,手術時尚未壞死的組織手術後仍可繼發壞死,因此,清除壞死組織後需放置多條引流管;或者用鹽水紗布開放傷口引流。以後又可在麻醉下再次清除壞死組織。也可用雙套管引流,術後進行灌洗以繼續引流壞死組織和滲液。
3)其他處理:如膽道病變,術中應注意取出膽石、膽道內蛔蟲等,置“T”管作膽汁引流。需要時,行胃造口以便作胃腸減壓;行空腸造口,以便輸人營養要素。
中西醫結合治療特色
1、中藥鼻飼或口服在胰腺炎急性期,我科選用柴芩承氣湯加減,清下益活治療(清熱解毒、通裡攻下、益氣健脾、活血通絡),中藥強調時間性,最好100-120ml/q1h,鼻飼或口服後胃腸減壓,在下一次使用中藥前10-20分鐘,夾管並暫停胃腸減壓。頻繁使用,促進胃腸動力恢復,打通胃腸通道。
2、中藥直腸滴入我科用大承氣湯加減灌腸,重用大黃,芒硝,配合中藥口服,在胰腺炎初期,與中藥口服配合,強調足量,建議q2h~q4h灌腸,待腸麻痺症狀改善後逐漸減次。促進胃腸動力恢復。
3、穴位注射可使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裡,促進腸道動力。
4、中藥封包外敷及烤燈治療使用中藥在胰腺及其滲出部位外敷,配合紅外線烤燈,促進胰液吸收。
在胰腺炎恢復期,通過中醫辨證論治,使用中藥調理脾胃,調暢氣血,可有效減少胰腺炎併發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