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置換術感染的發生機率有多大呢?
近年來,人工關節置換術給關節疾病的患者帶來了福音,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並且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增高及老齡化問題的加重,人工關節置換的數量呈連年增加趨勢。而感染是關節置換術一種非常嚴重的併發症。首次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的發生率一般為1%左右。翻修患者發病率略有增高。
哪些情況下容易發生關節置換術後感染呢?
目前已經被證實的危險因素包括:翻修手術、手術耗時較長、類風溼關節炎、肥胖、糖尿病、營養不良、使用免疫抑制劑、有牙齦炎、甲溝炎、存在銀屑病、足癬或面板潰瘍、患肢存在開放性面板損傷,既往有骨髓炎或感染性關節病病史、長期靜脈吸毒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等。
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的患者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感染常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假體感染通常由汙染的血液或表淺的創口感染擴散至深部,術後即可表現為持續的關節疼痛;患者可出現區域性皮溫增高、腫脹和創口反覆排出膿性液體,也可伴有全身性感染症狀,包括髮熱、寒戰和出汗。慢性感染主要表現為逐漸嚴重的功能障礙和術後持續性疼痛,通常在術後幾個月或幾年出現。對於術後出現不明原因的患肢持續性疼痛,甚至休息時關節功能良好時也發生疼痛,應高度懷疑發生感染的可能。
懷疑感染了怎麼才能診斷呢?
目前對於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的診斷沒有確定的標準,臨床以上常常需要結合以下幾點來綜合的診斷分析。
1、詳細的詢問病史和仔細的查體是診斷感染的重要一環。比如,關節置換術後傷口癒合情況,特別是術後有較長時間的滲出可能提示感染。
2、實驗室的檢查:常規的檢查白細胞計數、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等。
3、細菌培養:細菌培養往往被認為是診斷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的金標準,但由於敏感性和特異性低,特別是對於感染早期的病例,診斷意義不是很高。
4、病理診斷:病例診斷往往是在感染的後期,行關節翻修時,在術中取材。和細菌培養一樣不適合早期懷疑感染的病人。
上述的所有方法都是綜合的參考指標,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的診斷依舊是臨床工作中的一項難題,當然這就更加離不開醫生的工作經驗和科室及實驗室的裝置水平。
診斷感染了怎麼辦?
對於關節置換來說感染是嚴重的併發症之一,但有感染了也不用過於恐慌。
我們對於早期確診的患者給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並全程指導患者進行康復功能鍛鍊,減少患者發生清創翻修的概率。對於已經很明確的感染的我們主張做一期的徹底清創更換假體。對於感染後期,症狀很嚴重的患者我們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行清創、一期或者二期翻修術。爭取恢復患者關節的功能。讓患者自由行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