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主任醫師 任曉勇

  頸部腫塊種類較多,包括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先天性囊腫、炎性腫脹等。

  常見良性腫瘤有脈管系統腫瘤,包括頸動脈瘤(Aneurysm of carotid artery)、頸動脈體瘤(Carotid body tumor)、頸動靜脈瘻(Rterio-venous fistula)、血管瘤(Hemangioma)等,處理起來比較困難。甲狀腺腺瘤、涎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神經源性腫瘤、脂肪瘤、纖維瘤等,邊界較清晰,一般手術切除預後良好。但混合瘤有惡變可能,手術中應連同周圍包膜、部分腺體組織等完整切除,以減少復發及惡變。

  先天性囊腫在頸部並不少見,臨床較為常見的有甲狀舌管囊腫和瘻管(Thyroglossal cyst and fistula)、鰓裂囊腫和瘻管(Branchial cyst and fistula)、頸部囊水瘤(cystic hydroma)等,出現明顯症狀者須手術切除。

  頸部炎性疾病以淋巴結炎最多見,可繼發於咽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顏面面板感染等,典型表現為區域性紅、腫、熱、痛。先天性病變、腺瘤等伴發感染也可出現區域性腫痛等炎症表現。另外,一些特殊感染,如淋巴結核等也應引起重視。頸部蜂窩織炎是發生在頸部疏鬆結締組織中的急性瀰漫性化膿性感染,臨床症狀嚴重,需要及時有效抗感染治療或切開引流。

  頸部惡性腫瘤較為常見,值得我們重視。其臨床表現為無痛性漸腫大包塊,質地較硬,邊界不清,其中轉移性(淋巴結)腫瘤更為常見。常見原發於頸部的惡性腫瘤除喉、甲狀腺等器官外,最多見為惡性淋巴瘤和神經源性腫瘤。頸部淋巴結轉移腫瘤可來源於頭頸部或胸(肺)腹部(上消化道)部位的惡性腫瘤,而來源於頭頸部的腫瘤佔大多數,約佔70%以上。如來源於喉癌、甲狀腺癌、下嚥癌、舌癌、涎腺惡性腫瘤等。

  對於炎性或先天性腫瘤經仔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大多可以確診,但對於懷疑轉移腫瘤者應做進一步檢查判斷原發灶位置。根據頸淋巴結的引流規律對原發灶所在做出推測,進而採用必要的檢查手段早期確診。常用的檢查包括電子喉鏡、鼻竇鏡、MRI、CT、甲狀腺或骨同位素掃描等。一些特殊的血清學檢查也有參考價值。對於常規手段難以發現原發灶者,採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檢查意義較大,但價格昂貴,而且也不能完全確診定性,臨床不應作為常規。對於高度懷疑惡性轉移淋巴結而上述“無創”手段無法確診原發灶者,可採用淋巴結活檢,但不能作為首選或主要診斷手段,這一點應引起注意。

  為便於臨床診斷和治療,1991年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基金學會發表了頸部淋巴結的分割槽方法,將頸部部淋巴結分為Level Ⅰ -Level Ⅵ六個區。目前已被各國醫師廣泛接受。臨床根據淋巴結轉移範圍可採用不同切除方式,即所謂各型頸淋巴結清掃術。淋巴結清掃術一般和原發灶切除同時進行,即所謂聯合根治,這是目前處理頸部實質性惡性腫瘤伴有頸淋巴結轉移的主要手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