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胃不和、肝氣鬱結、痰瘀阻絡型
(1)臨床表現:
肝區脹痛、胸悶不舒、倦怠乏力、善嘆息、噁心納呆,並隨著情志變化而增減,肝臟腫大或不腫,舌質暗紅、苔薄白膩、脈玄細。
(2)病因病機:
由於情志不舒、肝鬱氣滯、氣滯血瘀、溼痰內停,造成脂肪肝的發生。
(3)治療原則:
疏肝理氣、化痰祛瘀。
2、脾虛溼盛、痰溼內阻、肝鬱血瘀型
(1)臨床表現:
右肋脹滿、噯氣噁心、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質淡紅、苔厚白膩、脈濡緩。
(2)病因病機:
由於長嗜食甘肥厚味之品,或著情志失調以及某些疾病因素,使脾失健運,溼濁結聚成痰,肝失疏洩,以致痰溼阻於肝絡而成脂肪肝。
(3)治療原則:
疏肝健脾、祛溼化痰:
3、痰瘀痺阻、肝腎虧虛、脾失健運型
(1)臨床表現:
體型稍胖、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偶有頭痛、五心煩熱、口乾咽燥、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
(2)病因病機:
水不涵木、肝失疏洩、脾虛失於運化、痰瘀痺阻於肝,成為脂肪肝。
(3)治療原則:
滋腎養肝、活血化淤、清熱化痰。
4、痰、瘀互結、氣滯血瘀、瘀濁內滯型
(1)臨床表現:
原有消渴病、素體陰虛火旺、慢性遷延性肝炎、肋下腫大、質中拒按、納減乏力、舌質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
(2)病因病機:
痰溼阻滯、氣滯血瘀、痰濁、瘀血痺阻於肝絡,致使肝區刺痛脹痛以及脂肪肝的形成。
(3)治療原則:
益氣活血、化痰祛瘀、消腫散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