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又叫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突出於肛門外的一種病理狀態。僅黏膜下脫是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下脫為完全脫垂。脫垂部分位於直腸內稱內脫垂,脫出肛門外則稱外脫垂。
症狀體徵
1、部分性脫垂:為直腸下端黏膜與肌層分離,且向下移位形成皺襞,故又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其脫出組織較少,長度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脫,可呈放射狀排列。脫垂部分為兩層黏膜,與肛門之間無溝狀隙。
2、完全性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嚴重時直腸和肛管均翻出肛門外。脫出組織多,長度常超過10cm,形狀呈寶塔狀,黏膜皺襞呈環狀排列,脫垂部分為兩層摺疊的腸壁組織。成人大多是完全脫垂,女性較多,常伴有肛門功能不良。
治療方法
1、非手術療法
(1)糾正便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治療慢性咳嗽和腹瀉,去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
(3)防止脫垂黏膜受損:直腸脫出後需立即託回,防止脫垂黏膜受損,復位後可用紗布卷堵住肛門,也可用丁字帶壓緊肛門以防脫出。
(4)區域性注射法:用5%~10%酚甘油經肛門注射於直腸黏膜下,使黏膜與肌層粘連;或經肛周作直腸周圍注射,使直腸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
2、手術療法
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方法較多,選擇上存在爭論。按手術入路分為經腹、經會陰和經腹會陰手術。全身情況好的病人採用經腹術式,老人及高危病人作經會陰術式治療。根據病因及病理改變不同,可有很多術式可供選擇,大致手術方法為:消除直腸膀胱或子宮陷凹,修補加強骨盆底和肛管括約肛,提高、固定直腸,切除部分冗長的直腸、乙狀結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