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衛建民

  1、臨床資料:

  1本組26例29個間隙,男16例女10例,年齡24-60歲,病程平均10個月。常規拍腰椎正側位、動力位片,行CT和MRI檢查,L45突出14例,L5S1突出6例,L34突出3例,L45突出合併L5S1突出3例,合併腰椎失穩3例。中央型突出13例,單側側旁型突出14例。腰疼者16例,單側腿疼者17例,雙側腿疼者11例。出現感覺障礙者24例,肌力減退者20例,13例有間歇性跛行。8例有非典型的馬尾綜合症,表現為會陰部墜脹不適,小便費力或便祕,6例男性患者出現陰莖勃起障礙。

2、手術方式:

對巨大中央型突出和雙側腿疼者17例的手術採用後路全椎板減壓雙側髓核摘除椎體間打壓植骨內固定,對單側側旁型突出和單側腿疼者9例採用單側半椎板減壓髓核摘除椎體間打壓植骨骨內固定,對L45突出合併L5S1突出3例和合並腰椎失穩3例共6例採用6釘兩棒固定,有根性症狀的節段椎板減壓髓核摘除椎體間打壓植骨,沒有根性症狀的節段後外側植骨融合。

3、術後處理:

術後常規引流,24-48小時拔除引流管。臥床4周後帶支具室內活動,8周後進行室外活動,12周恢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4、治療結果:

26例全部隨訪,隨訪時間3-24個月,平均10個月,根據中華骨科學會脊柱學組腰背痛手術評定標準本組優25例,良1例,優良率100%。其中有一例中央型巨大突出但表現單側疼痛的病例採用了單側半椎板減壓髓核摘除椎體間打壓植骨骨內固定術,術中發生了硬膜破裂腦脊液漏和馬尾神經損傷,修補硬膜後出現小便費力和會陰部輕度麻木,3個月後完全恢復。1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經治療後緩解。

  5、討論

手術的適應症:

1、腰腿疼痛病史6個月以上,經過保守治療無效者;

2、出現馬尾綜合徵者;

3、出現進行性的肌力減退和感覺麻木者;

4單純髓核摘除術後復發者;

5極外側型椎間盤突出。

減壓方式的選擇:對於中央型巨大突出我們主張全椎板減壓,便於有清楚的視野,剝離硬膜和神經根時避免過度的牽拉和直接的副損傷,行雙側的髓核摘除椎體間打壓植骨,安全可靠。本組的其中有一例中央型巨大突出但表現單側疼痛的病例採用了單側半椎板減壓髓核摘除椎體間打壓植骨骨內固定術,術中發生了硬膜破裂腦脊液漏和馬尾神經損傷,就是一個經驗教訓,所以無論病人是單側腿疼還是雙側腿疼,對於中央型巨大突出我們主張全椎板減壓,行雙側的髓核摘除椎體間打壓植骨。

對單側側旁型突出和單側腿疼者9例採用單側半椎板減壓髓核摘除椎體間打壓植骨骨內固定,對L45突出合併L5S1突出3例和合並腰椎失穩3例共6例採用6釘兩棒固定,有根性症狀的節段椎板減壓髓核摘除椎體間打壓植骨,沒有根性症狀的節段後外側植骨融合,既解除了根性症狀又獲得了腰椎的穩定,而且創傷相對較小,避免了手術對健側椎管和神經根的副損傷、瘢痕粘連等風險。

  植骨方式的探討:腰椎間盤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手術中有一對矛盾即減壓與腰椎穩定性的矛盾,減壓不充分有損傷神經根的危險,更有根性症狀緩解不徹底,影響近期療效的風險。減壓充分徹底後尤其是對神經根的減壓往往要損傷椎小關節,影響腰椎的穩定,手術後採用植骨融合已經被大多數作者認可,而且已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椎間打壓植骨具有融合率高,不用另取髂骨的優點,已經被認為是最佳的植骨方式。郝定均等認為只要處理好椎間隙的45%即可獲得可靠的融合,我們在單側進行椎間終板處理能夠達到75%,並且通過臨床觀察也確實達到了可靠的融合。

  手術後的處理:常規放置引流管,48-72小時拔出。本組有一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因此我們常規在72小時應用低分子肝素鈣進行預防。臥床時間根據體重、年齡和內固定的強度,在佩戴外固定支具的情況下4-6周下床,沒有外固定支具的情況下8-12周下床。本組有一例術後2周佩戴外固定支具下床活動,12周複查發現椎間植骨塊有輕度後移的表現,雖然病人沒有臨床症狀但提示我們內固定並不完全可靠,下床活動應當適當保守一些。

  預後:單純根性疼痛者術後效果最好,部分病人疼痛緩解後表現為麻木,在2-10周左右消失。術前查到的面板麻木恢復較慢,肌力減退完全恢復的很少,表現為足下垂者少有恢復,預後最差。

  儘管腰椎融合術後還存在相鄰節段退變加速,腰椎活動度下降等問題,而非融合技術由於費用高,療效尚有待於進一步觀察,還不能被廣泛接受,融合技術經過多年臨床應用仍然是療效最可靠的技術,仍然是脊柱手術的主流技術。充分減壓髓核摘除後椎體間打壓植骨融合是治療巨大腰椎間盤突出或腰椎管狹窄具有安全、簡捷、療效可靠的一種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