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老齡化,我國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腎臟病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在形態和功能上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據報道,老年腎病綜合徵(NSIE)約佔老年腎病的33%-60% 。因此,對其的診斷和治療已經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為此記者採訪了山東省中醫院腎臟病方面的專家李偉教授,請她談一談關於腎病防治方面的問題。
一、預防慢性腎臟病從日常生活開始
李偉教授指出慢性腎臟病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腎損傷病史> 3 個月) ,包括腎小球濾過率( GFR) 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影像學異常,或不明原因的GFR 下降( GFR < 60 ml/min) 超過3 個月。慢性腎臟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其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和低認知率,已經使其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和醫療問題。其嚴重後果為導致終末期腎病(尿毒症)。因此,對於本病的防治尤為重要,應從日常生活開始。
生活規律、合理飲食對於任何疾病的防控都是非常有利的。勿進食過量高蛋白食品。蛋白質攝入經消化吸收後產生一系列代謝產物經腎臟排洩,攝入過量的蛋白質後可加重腎臟的排洩負擔,使腎臟處於高代謝狀態,尤老年人及已患腎臟疾病者要避免高蛋白飲食,應食宜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注意食品安全,多吃新鮮的瓜果和天然食品。
感染常作為慢性腎臟病的誘因引起或加重病情。平素應注意適當的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同時要避免勞累受涼,防止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咽喉炎、氣管支氣管炎、尿路感染及無症狀性菌尿等,都可能成為慢性腎臟病發作或使症狀加重的誘因。
由於腎臟具有特殊的結構及功能,使其成為人體對藥物最敏感的器官。常見的腎毒性藥物有氨基糖苷類(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頭孢菌素類、萬古黴素、磺胺類、非甾體類消炎藥、造影劑及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如關木通、廣防己和青木香;中成藥有龍膽瀉肝丸、冠心蘇和丸等)。這些藥物可能導致急性和慢性腎損傷,目前尚無法確定上述藥物腎毒性的易感人群,但已有腎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以上藥物時要特別注意。
血壓是導致及加重腎臟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積極預防高血壓、使血壓達標是避免腎臟損傷和延緩腎病進展的重要措施。對於老年人,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腎病、糖尿病人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蛋白尿每日超過1克者,血壓控制在125/75mmHg。在治療時要注意保持血壓的穩定,避免血壓下降過快、過低反而使心、腦、腎的供血不足加重。
李教授說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講究“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說明精神調攝對於防病治病的重要性。慢性腎臟病患者從思想上要正確對待疾病,保持心情開朗,情緒穩定,積極主動配合醫生治療,調養情緒,才可早日恢復健康。
二、預防老年腎病綜合徵中醫有優勢
李偉教授介紹說“腎病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疾病,它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水腫和高脂血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徵。”老年腎病綜合徵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肺脾腎三髒虛損,尤以脾腎兩虛為主,標實則為風溼熱毒瘀。臨床往往虛實夾雜,病情纏綿難愈。治療抓住以下幾方面:
1、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健脾補腎以治本為治療老年腎病綜合徵的基本法,因脾腎兩虧是老年腎病綜合徵的基礎,因此補益脾腎是治本之法。常用健脾補腎藥物如黃芪、黨蔘、蒼朮、白朮、山藥、薏苡仁、枸杞子等。水腫者加豬苓、茯苓、冬瓜皮、陳皮等利水消腫。食慾不振加谷芽、麥芽等。活血祛瘀貫始終。
2、正確合理使用中藥,增強療效,減輕藥物之不良反應。在應用激素和細胞毒藥物時易出現不良反應,如感染、骨質疏鬆、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等。針對這些不良反應所表現出的證候,給予中醫辨證論治,可大大減輕不良反應的發生。激素使用首量階段常出現陰虛火旺之症,故宜用滋陰降火之法;減量治療階段,常從陰虛向氣虛、陽虛轉化,故宜補氣溫陽;維持量階段,則為防止復發,宜加強補腎健脾。
3、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癒防復。老年腎病綜合徵常以感冒為發病誘因,防治時令之邪,減少外邪干擾,保持體內環境穩定,是防治本病復發的關鍵。可應用玉屏風散化裁,以黃芪、白朮提高機體免疫力。在疾病恢復期,患者氣血尚未復原,抗病能力減低,極易感受外邪,誘發加重本病。而膏方在疾病調理、防止復發方面有其獨特優勢。膏方協調陰陽氣血,清溫補洩並舉,為防止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從“治未病”的角度預防腎虛
腎虛是一種中醫症候群,廣義上是指機體整體功能低下,多種疾病均可出現腎虛證,不僅包括西醫的腎病,還包括全身性疾病,或根本無實質性疾病,僅表現為功能低下。常見症狀有腰膝痠軟、頭暈目眩、思維能力記憶力下降、陽痿遺精、性功能減退、小便頻數、畏寒怕冷、頭髮早白或脫髮、女性月經量減少等早衰症狀。預防腎虛要有“治未病”的理念,從均衡飲食、規律生活、勞逸結合、減輕精神壓力、釋放不良情緒幾個方面注意。
《黃帝內經》認為”腎色黑”,因為顏色中黑色的五行屬性是水,而五臟中的腎也屬水,凡是黑色的食物都有補腎的功能,如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另外,枸杞子、山藥、核桃都是大名鼎鼎的補腎良方,可長期服用。
中醫講究”陽出於陰則寤,陽入於陰則寐”,白天自然界和人類的陽氣都是向上向外的,晚上反之。晚上不睡覺而活動,人體就必須克服自然界和人體陽氣向內向下的雙重阻力,使人體的陽氣向上向外,這個過程是耗能的過程,消耗的是人體的精氣,也就是人體的腎精,必然導致衰老加快。調整作息是最直接最簡單的補腎方法。
久坐傷腎,建議每天能夠運動一個小時,讓身體動起來。也可嘗試”意守丹田、氣沉丹田”的調息辦法。先平靜下來,將意念放于丹田,即腎氣所在臍下部位。深吸氣時,自然能感受到氣息從骶部沿人體後正中線上升到頭頂,呼氣時氣息從頂部下沉至丹田,一次呼吸過程就是氣沿人體前後正中線的一個迴圈過程,並讓氣息儘量的深、長、細、勻。另外,中醫裡情緒和臟腑的一一對應,“恐懼傷腎”,應防止過度恐懼傷腎。
腎虛大體分兩種,即腎陰虛和腎陽虛。腎虛症狀裡如果有寒的徵象,如畏寒、手腳冰涼就是陽虛;如果同時有口乾舌燥、手腳發燙等熱的徵象,那可能就是陰虛內熱。腎陰虛可選用生地、玄蔘、女貞子、墨旱蓮、桑葚、石斛等中藥治療,也可以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治腎陽虛,還可選用一些中草藥,如肉桂、鹿茸、淫羊藿、仙茅、巴戟天、杜仲、續斷、肉蓯蓉、鎖陽、補骨脂、核桃仁等中草藥,亦可選用右歸丸等藥。中醫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補腎治早衰一定要對症下藥,不可亂用藥,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膏方適宜於年老體弱、久病體虛、慢性病痛及亞健康狀態者,對怕冷的人也可起到很好的作用。只要根據個人症狀、體質、年齡、既往病史等因素的不同,判斷其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的偏向,辨證應用膏方進補,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辯證施治防治腎功能不全
李偉教授指出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治療西醫學以一體化治療為共識,主要以改變生活方式,低蛋白飲食、給予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控制高血壓、減少蛋白尿,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高脂血症、改善脂質代謝異常,抗凝和改善微迴圈作為治療方法。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目前仍以辨證論治為主,立足於扶正與排毒。而且還有兩大特色:一是充分利用機體現有功能排除毒素,以使機體進入良性迴圈;二是最大可能的恢復受損組織器官的功能。
1、辨證用藥,有效控制可逆危險因素
中醫認為其可逆性因素主要有:
①外感邪氣;
②濁毒內生;
③瘀血阻絡;
④風邪內擾等。
中醫針對這些不同證型,可以辨證應用中藥湯劑,還可採用如專方、專藥、內服、外洗、灌腸、靜脈給藥等措施,不僅療效較好,而且還有標本同治之妙。
2、辨病與辨證結合,虛實兼顧
CRF多脾腎虧虛,但易生濁毒,所以必須補有節制,不能呆補、滯補,應以腎的氣化功能和邪的兼挾情況為參考,辨病與辨證結合,進行施補。中醫可以更好的根據患者病情虛實夾雜的不同,靈活選方用藥,以期病症結合、標本兼顧、補瀉合用、攻補兼施。
3、內外合治,療效確切
慢性腎功能衰竭病變涉及全身多個系統僅靠簡單的一方一藥或一法很難奏效,因此有必要採取綜合療法,如內服和外治相結合,口服與灌腸相結合,中藥藥浴法(面板透析)、中藥灌腸(結腸透析)等可以增加毒素從面板及腸道的排洩,利於病情的緩解。
中醫藥從整體出發,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益腎洩濁,保護脾胃,維護正氣。通過多途徑多療法的有機結合,配合西藥積極降壓、降糖、降脂、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從而保護殘餘腎功能,延緩患者進入透析的時間。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採用多種中醫特色治療措施,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對腎病患者有著顯著的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