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旋轉半脫位
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在1907年由Corner首先報道,1968年Wortzman正式命名為“寰樞關節旋轉-固定”。國內至1981年才提及此病。目前診斷標準仍不夠統一和全面。
一、解剖、功能特點
寰椎無椎體,由前弓和後弓組成,呈環狀,其兩側的前後弓交界部較肥厚,稱為側塊。寰椎橫韌帶附著於兩側塊內面的結節上,把寰椎孔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有樞椎的齒突,後部有脊髓。寰樞關節為一複合關節,由兩個關節組成:
①寰樞外側關節,由左右寰椎下關節面和樞椎上關節面構成,關節囊的後部及內側有韌帶加強;
②齒狀突前後關節,由齒狀突前緣和寰椎前弓後緣構成寰齒前關節,齒狀突後緣與寰椎橫韌帶之間的滑液囊構成寰齒後關節。寰椎橫韌帶肥厚而堅韌,連線寰椎左右側塊及內側面,並與寰椎前弓共同構成骨纖維結構。
該韌帶分為前小後大兩部分,前部容納齒狀突,後部容納脊髓與包膜,包繞並限制齒狀突的過分活動,與翼狀韌帶共同限制頭過度前屈和旋轉,保持寰樞椎穩定。寰椎橫韌帶是維持寰樞椎穩定性的最重要結構,是防止寰樞椎前方半脫位的最重要因素。寰椎橫韌帶的作用在於使寰齒前間隙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成人不超過3 mm,兒童不超過4 mm)。
寰樞關節的軸向旋轉由雙側翼狀韌帶限制,翼狀韌帶功能喪失將意味著寰樞關節存在著潛在旋轉不穩,翼狀韌帶和環狀纖維共同作用使寰樞關節能夠在一定範圍內旋轉自如,並防止寰樞關節發生側方脫位。另外,寰椎的基底部有橫突孔,其位置不在樞椎橫突孔的正上方,而是偏於外後側,其中有椎動脈、椎靜脈和交感神經穿過;寰樞關節的錯位可使本來不在一條直線上的橫突孔進一步錯離,使椎動脈發生扭曲、擠壓或牽拉壓迫,致使椎動脈血流不暢,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
寰椎後弓的下方,兩側各有淺溝相合形成椎間孔,第2對頸脊神經分別由此孔穿出,寰樞椎的錯位可使其後的椎間孔變形,容積變小,壓迫或刺激第2對頸脊神經,C↓2脊神經的分支和C↓1脊神經的分支構成枕大神經。支配頭皮後外側並向前延伸至額眶上部,當C↓2神經受到刺激時,可引起枕項部感覺異常,牽涉及前額部時,可致同側眼眶脹痛、視物不清。寰椎進一步向前錯位,可致侷限性椎管狹窄,壓迫頸髓,出現四肢無力、步態不穩等。
二、病因
(1)寰樞關節周圍由於炎症,如咽部與上呼吸道的感染、類風溼等,滑膜產生充血水腫和滲出,使韌帶發生充血性脫鈣,引起韌帶鬆弛而脫位;炎症又可使韌帶形成皺襞而影響旋轉後的復位,形成旋轉絞鎖固創傷可以直接造成橫韌帶、翼狀韌帶發生撕裂或引起滑囊、韌帶的炎症水腫,造成寰樞關節旋轉不穩並脫位;寰椎骨折、樞椎齒狀突骨折可直接造成寰樞椎脫位。
(2)發育對稱的寰樞兩上關節面,受力均衡,關節比較穩定,當寰樞兩上關節面不對稱(即傾斜度不等大、節面不等長)時,關節面則受力不均衡,傾斜度大的一側剪力大,對側小,使關節處於不穩定狀態,易發生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
三、臨床表現
(1)旋轉絞鎖固定症,即特發性斜頸,頸部僵直、疼痛,活動受限,尤以旋轉活動受限為明顯。
(2)椎-基底動脈缺血癥狀,即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3) C↓2脊神經受刺激症狀,即枕項部感覺異常,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個別出現眼眶脹痛、視物不清。頸髓受壓症狀,即四肢無力、步態不穩等。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的診斷應有上述臨床症狀中的任意一條,X線改變是本病重要診斷依據。
四、X線診斷
(一)頸椎開口正位片
1、正常人寰椎兩側塊等大,齒狀突與側塊間隙相等。當頭向右轉動時,寰椎左側側塊靠近齒突,其間隙變小,同時寰椎左側側塊變寬清楚,右側變窄模糊。另外,左側寰樞關節間隙變寬,右側變窄。頭向左旋轉,則出現相反變化。當寰齒間隙差值大於3 mm時對寰樞關節半脫位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但不是診斷本病的唯一依據,結合同時頭部各向左右旋轉15°攝左右開口斜位片,如寰椎側塊與齒狀突的差值始終保持不變,可明確診斷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除外因投照體位不正所致寰齒間隙不對稱改變。
2、正常樞椎兩上關節面對稱,其延長線相交於齒突中軸線上,兩側關節間隙對稱,隨著寰椎的旋轉脫位,寰樞關節面的錯動逐漸加大。
3、正常時樞椎棘突不偏離中線,當旋轉超過正常範圍50%時,樞椎棘突偏離中線,提示寰樞關節旋轉脫位。
(二)頸椎側位片
以寰齒間距ADI為常用,即寰椎前弓後緣與齒狀突前緣之間的距離。當成人ADI ≥4 mm時可診斷寰樞椎不穩,≥ mm時應高度懷疑寰樞椎不穩,需結合臨床其他檢查方法方可確診。小兒寰樞椎不穩的標準為ADI≥5 mm。
(三)頸椎過伸過屈側位片
可以顯示ADI異常增大,更好地觀察齒狀突前間隙的變化,但一般僅適合於無神經損害及無意識障礙病例。
張口正位片寰齒側間隙不對稱不能作為診斷依據,必須在寰齒側間隙兩側差值成人>3 mm、兒童>5 mm時,加照左右雙斜15°開口正位片。如寰齒側間隙差值仍存在,同時寰樞關節面有錯動,方可確診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
(四)CT掃描
對寰樞關節半脫位的診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克服組織結構的前後重疊,使寰樞椎旋轉半脫位解剖關係顯示很清晰,可以觀察到骨性椎管的大小,間接推測脊髓受壓的情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