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治療為門脈高壓提供了一種創傷小、安全性高、療效可靠的治療方式,其治療原理涵蓋門體分流,區域性斷流及限流。
介入分流術即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 (TIPS)於肝實質內在肝靜脈與門靜脈間建立人工分流道,它集介入穿刺、腔道成形、支架植入等技術於一體,近年臨床多中心研究推薦其用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二級預防及難治性腹水的治療。
以往TIPS的兩個主要併發症為分流道再狹窄及肝性腦病,曾使這一技術陷入低谷。隨著分流支架結構和材料的進步、血管介入與消化內科在肝硬化治療上的深入融合,TIPS迎來了其發展的第二個春天。新型的覆膜支架分流道血流與肝組織隔離,阻止膽汁向分流道漏出或肝組織向分流道內過度生長。
覆膜支架較裸支架明顯降低TIPS術後分流道狹窄率,從57.6%降至11.6%。輔以術後恰當的抗凝治療,國內多家醫院TIPS後3年支架通暢率約為70%。隨著恰當分流道的選擇,TIPS術後肝性腦病也明顯減少,較多發生於半年內,發生率約為16%,發生率與術前肝功能級別呈明顯正相關。
絕大多數患者肝性腦病呈良性經過,適當補液和抗感染治療後容易恢復。TIPS術後綜合內科治療對TIPS的遠期療效甚為重要,目前的處理理念已從單純強調手術的“一陣子”,進展到術後維護“一輩子”
國內成都、西安、重慶、雲南等TIPS治療團隊均設立了長期隨訪機制,明顯改善了肝硬化TIPS術後患者的生存時間和質量。曾經將TIPS定位於肝移植前的過渡治療,隨著內科治療與TIPS技術的充分融合,多數肝功為Child C級的患者從死亡線上挽救回生命,經過細緻的內科治療,肝功得以改善,減少了對肝移植的需求。
作為斷流術,胃冠狀靜脈栓塞多在TIPS手術同時,將栓塞材料經門脈系統送入胃冠狀靜脈,較內鏡注射硬化劑等更有效、安全地阻斷曲張靜脈。對部分患者也可經皮肝穿刺途徑等完成斷流。部分脾動脈栓塞對整體門脈高壓起到限流的作用。目前主要用於PH合併脾功能亢進的患者,與傳統的手術比較,可避免術後脾、門靜脈血栓及對肝功的損傷。
脾動脈栓塞術後,不僅減弱了脾腫大對血細胞的吞噬、破壞作用,而且使有效的脾實質減少,減少流入門靜脈的血流,降低了門脈壓力,減少了出血的機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介入分流、斷流或限流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可以單獨實施,也可以兩兩組合或三種方案組合應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