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科 主治醫師 賀葉彬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任何應用學科的創立都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的,任何應用學科的發展也都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中醫學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幾個傳統醫學之一,她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以及世界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自從西方列強的大炮打破了閉關自守的東方巨龍的大門,西方醫學也跟隨著傳教士的腳步到達中國,中醫學的地位也伴隨著國力的衰敗,山河的破碎,而從主流醫學淪落為配角醫學。這其中的變化令人深思。作為一箇中醫工作者,我經常在思索其中的原由.我覺得一個理論要創新,要發展,就必須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聯絡,中醫學也不另外。否者,它必將走入發展的死衚衕。但中醫學到底有那些不足,它的缺點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目前該怎麼進行改革?我認為,中醫學發展目前要做的是:黔南州中醫院骨傷科賀葉彬


    1,改變目前的中醫故步自封的做法


     中醫學不是一個封閉的理論體系.從中醫學誕生的那天起,中醫就是建立在當時最先的哲學思想,樸素唯物主義―陰陽五行學說上的,而且吸收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各種理論知識。這些我們通過《黃帝內經》就足可見一斑。所以中醫學理論體系是先進的,更是開放的。但二千年過去了,我們還只是在用這些老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三個指頭,一個枕頭,以為僅憑此走遍天下。熟不知,今天的科技已發展到細胞分子生物學水平,基因水平。一個CT,MRI可以透過體表知五臟六腑。而我們僅憑三個指頭,一個枕頭何以與電腦等各種高精尖儀器相抗衡。


    2,建立完善的理論體系並加以規範


    以陰陽五行為指導的中醫理論體系在二千年前是一個完美的科學理論體系。但任何天才的思想都必須發展,因為在當時條件下所產生在當時看來正確的理論,今天就不一定正確。如果是錯誤,我們就必須進行否決。以陰陽五行為指導的中醫理論體系站在二千年前,它是一個天才的想法,但二千年後的今天,哲學領域已從樸素唯物主義發展到辨證唯物主義,再完美的東西都已殘缺,都急待我們去完善。甚至是否認或改造。而不是縫縫補補,挖掘與發展。同樣古老的中醫學的理論就必須加以整理與規範。試想,一個學科,如果其基礎理論不能形成一個統一體,又何以言發展呢?同樣,我們必須在強調巨集觀的同時,必須注意微觀指標的建立。


但如何利用現代科技知識,這些都急待我們回答。我覺得中醫利用現代科技知識進行快速,正確的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利用科技的進步,運用現代科技知識,推進中醫病因病機學理論的創新


    以宋代陳無擇的《三因極一辨證方論》的對病因的分類早已不能完全概括當今的致病因素。即使說能概括所有的致病因素,但這種分類方法對臨床科研都起不到任何指導與實踐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表明,目前所知道的病因就有細菌、病毒、寄生蟲、支原體等病原微生物以及中毒、中暑等理化因素,並且伴隨現代科技發展而來的環境汙染、核輻射、大氣變暖、生態失調等負面影響,已經或正在成為新的致病因素情志的異常變化可以導致神經、體液的異常以及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的低下,近年來,現代時間生物學、氣象學、大氣物理學、地理學的發展已提出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氣候的人群患病理論,這些理論雖然有些可以在中醫著作裡找到雛影,但遠遠未能為我們的臨床起到一個規範作用,只能導致諸子百家,爭鳴不休。在內鬥中消耗了自己的有生力量,又何言發展與進步呢?我們只有將其細化和完善,才能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2利用科技的進步,運用現代科技知識,推進中醫診斷學的創新與發展


    正確的診斷是臨床有效治療的前提。傳統的中醫診斷手段望、聞、問、切有著整體地、客觀地、辨證地反映疾病整個過程且無損傷性的優點,但完全不能滿足現代對疾病診斷的要求。現代診斷手段如CT、核磁共振、熱象圖等有著清晰、精確的優點,但存在著偏重區域性、微觀、形態的分析,而且有的還有一定的損傷性。我們必須按照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診斷學的基本原理,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綜合兩者所長,開拓微觀辨證學,從而使傳統的巨集觀唯像辨證進展到與實驗研究及微觀、微量、超微結構檢測、觀察等高新技術相結合的水平,促進中醫診斷學實現巨集觀與微觀的辨證統一。
    3利用科技的進步,運用現代科技知識,推進中藥,以及中醫複方理論及臨床運用的研究


    目前,我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豐富了中藥理論與臨床運用,出現了中醫經穴磁療、中藥離子匯入等先進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方法探討中藥防治疾病的機理,取得了重要成果,建立了頗具時代氣息的新學科――中藥藥理學,從而為臨床用藥提供了合理依據,為中藥新藥開發研製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與此同時,數學、統計學、資訊等現代科學方法的引入,促進了中藥質量控制、炮製機理及作用機理的研究,為中藥研究由經驗走向科學提供了依據,中藥材的綜合評價、中藥質量標準規範、中藥研究的多因素複雜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我們目前未能就中藥煎煮麻煩而進行的劑型的改革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中藥有效成分的研究以及方劑複方組成的研究都圍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些都是我們急需用現代科學知識予以研究。


    4利用科技的進步,運用現代科技知識,.建立中醫臨床療效的評價體系
  中醫臨床療效存在的客觀性是中醫藥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但近百年以來,人們多習慣於沿用西醫的指標體系來衡量中醫中藥的療效,這不僅排擠了中醫藥學對個體生存質量的高度關注,也背離了醫學科學的人文傳統。既然中醫藥學是根據自身的理論體系來辨證診斷和辨證施治,那麼也應該通過運用中醫語言來評價其療效。這一療效標準既能涵蓋現代醫學的病理變化,更能體現中醫藥學生命之“象”的健康轉歸。建立中醫語言表徵的療效評價標準,不僅可以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個客觀瞭解,同時又可以使中醫的療效評價建立在客觀和定量的基礎上,更便於中醫藥走上國際。


    5,利用科學技術的進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整理歷代醫學文獻


    中醫學的發展應該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再創新。作為一門傳統醫學,同時為一種以經驗性的醫學,其歷代醫學著作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它對中醫學的發展無疑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中醫的發展就應該系統的整理歷代醫學著作。因為任何一本著作都是歷代前賢在經歷無數次診療經驗的總結,都是無數箇中華兒女血淚的“人體實驗”,都是以生命為代價,不管是《傷寒雜病論》誕生,還是溫病學派的形成,都是以大疫流行才誕生的。一本《本草綱目》,用了李時珍畢生心血。所以我們必須利用科學技術的進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整理歷代醫學文獻,如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整理文獻。像我校進行的“《本草綱目》彩色藥圖及光碟研製”等。我們還應該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整理和校對各種醫籍。


    6利用科技的進步,運用現代科技知識,建立合理完善的中醫藥教育制度


    中醫的教育制度一直有師承和學校教育兩種,目前由於《執業醫師法》的實施,師承方式已經逐步退出了中醫的教育制度。不可否認的是,現代學校教育制度對中醫的發展起了巨              


大的推動作用。但我們也不能不提出的是,中醫學畢竟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以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為底蘊,以“心中了了,指下難明”為特點的單純通過講授難以理解,甚至難以口授只能意會的一門應用學科。所以,我們的大中專中醫畢業生讀了五,六年的中醫,到臨床一看,懵了。古諺“雲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改變目前的中醫教育制度。我們應該將學校教育和師承結合起來,讓學生早上臨床,多上臨床。同樣,我們應該利用現代科技知識,如多媒體技術,對中醫的無法表述的內容如脈學進行形象化,客觀化,這樣,我們才不致後繼無人。


   7,利用科技的進步,運用現代科技知識,建立科學的中醫基礎實驗學和臨床實驗學


   中醫學要發展,要進步,我們就必須不斷的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來對理論進行更新,對技術進行改進。但隨著人類步入文明社會,我們再也不能像在以前那樣把那些未能預知結果的方法和手段在未進行動物實驗就應用於臨床。這樣做僅不人道也不科學。而且隨著物道主義的提出,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反對,我們也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任意進行各種實驗,這就要我們利用科技的進步,運用現代科技知識,建立科學中醫基礎實驗學和臨床實驗學。同樣,現代醫學建立的以微觀為主要觀察物件的實驗體系,同樣也不適合中醫學的發展。目前,各院校進行了各種改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對龐大的中醫學體系,二千多年的發展史,這些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中醫學的發展是一個龐大的課題,決非一人一力之功所能完成的,這需要全體中醫人的共同努力,共同奮鬥,才能實現中醫學的振興。


雄關漫步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參考文獻


1,近代名人為何否定中醫發展中醫無須彷徨. 北京:人民日報 2006年10月26日


2, 鄧鐵濤,程之範.中國醫學通史.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