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羅小年

  人格解體障礙是一種很少被認識的精神障礙,它導致患者持續或反覆感到人格解體或失實。診斷標準包括持續或反覆的感到自己從心理過程或身體中分離出來。在DSM-V中,這一精神障礙被分類為解離症;在ICD-10中,它被稱作人格解體-失實綜合症,並被分類為單獨一種神經質障礙對於該症的通常描述包括:感到自己從物質軀體中脫離;感到自己並未佔有身體的全部;失去對自己語言、動作的控制感;覺得和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斷開;有一種“自動化感”――經歷著生活改變,但卻沒有任何體驗或參與感,彷彿生活是在電影裡的場景;失去對身份的確定感;感到和自己的身體失去連線;覺得自己的反應不是自己故意做出的;很難把自己和現實、環境關聯起來;就像是做夢一樣,有靈魂出竅體驗。

  偶然瞬間的輕度人格解體是正常的;強烈、嚴重、持續或反覆的人格解體則是問題。人格解體障礙的診斷標準包括(但不限於)持續或反覆地感到自己被從思維過程或軀體分開。只有當解離持續並影響了患者的社會、工作這些日常生活所必須的功能時,人格解體障礙才能確診。通過研究給出該障礙的一個精確定義被證明是很困難的,一方面人格解體本質上具有主觀性,另一方面描述人格解體的語言包含歧義,還由於人格解體往往和失實症往往同時出現。

  人格解體障礙被認為主要是由生活中嚴重的災難事件導致的,包括童年性、身體、心理傷害;事故、戰爭、酷刑、恐嚇襲擊和嚴重的吸毒經歷。現在並不清楚基因因素是否對此有影響;然而在人格解體障礙患者體內確實存在許多神經化學物質以及激素改變。

  雖然該障礙是一種對於現實體驗的改變,但它卻和思覺失調無關。人格解體障礙得患者能夠保持對內在體驗和外在世界客觀事實的區分力。無論是間歇還是持續的人格解體,發病時患者都能夠區分現實和幻覺,它們對現實的知曉力始終保持不變。人格解體障礙曾經被認為在一般人群中非常罕見,但現在認為一般人群中一生中有1%-2%的機率罹患人格解體障礙。儘管人格解體障礙出現機率很小,但不同程度的人格解體卻是大部分人都會經常遇到的。人格解體障礙障礙和早期感知與注意過程破壞相關。

  對人格解體的認識,我們還有許多問題。首先,國內關於這個問題的報道很少。教科書基本沒有記載,就連國內最權威精神病學參考書――沈漁主編:精神病學(第五版)也沒有人格解體障礙的章節(注:該書索引有人格解體詞條,對應的內容分別是人格解體症狀,以及精神分裂症人格解體症狀。該書第三版有人格解體障礙章節。)這樣,在精神科醫師晉升主治醫師時,不具備人格解體基本知識是不妨礙晉升考試的。

  由於缺乏文獻,許多精神科醫生不瞭解人格解體障礙。其實,典型的人格解體障礙是很容易識別的。典型的人格解體障礙只有人格解體症狀,沒有其他精神疾病症狀,另外,相當一部分病人的發病很突然,病人往往可以清楚記得發病時間,儘管病程已經幾年,病人還是可以記得是那月那天開始發病,甚至可以記得是上午還是下午。這個特點是其他長期精神疾病患者不具備的。

  人格解體障礙不被認識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有效治療。由於發病少,難以收集到足夠的樣本進行臨床治療的對照研究。關於這個疾病的治療報告大多數是個案報告。

  其實,人格解體障礙並不像人們想象那樣少見。在百度貼吧人格解體吧,有1400多跟帖。當然,這些跟帖不一定就是人格解體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罕見病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0.65‰-1‰的疾病。如果按照0.65‰的比例計算,咱們中國應該有80多萬人格解體障礙患者。這個數字怎麼了得,他們中間大部分人不知道應該尋求什麼幫助。而美國學者認為這個疾病的終生髮病率是1-2%,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我國有上千萬的患者。

  人格解體障礙臨床藥物研究中繼續探索一些可能的選項,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抗驚厥藥,阿片受體拮抗劑。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可以優先考慮的是氟西汀。抗驚厥藥優先考慮是拉莫三嗪,這個藥在國外報道有許多藥疹,我的經驗是國人好像沒有那麼多,但是缺乏大樣本資料。阿片受體拮抗劑,一般醫療機構沒有,就不推薦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