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孟祥龍

  手腕腫痛及掌屈活動受限多發生於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手腕疼痛腫脹,尤其掌屈活動受限。橈骨遠端骨折是橈骨遠端關節面以上2~3cm內的骨折。橈骨遠端骨折常見,約佔全身骨折總數的1/6。
  1、無移位的骨折
  用小夾板或者石膏固定腕關節於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伸直型骨折或屈曲型骨折
  多可手法復位成功。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關節面者,常採用牽抖復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關節面者,常採用提按復位法。復位後,保持腕關節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周。屈曲型骨折縱向牽引後復位方向相反,復位後,腕關節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固定後即拍X線片檢查對位情況外,1周左右消腫後需拍片複查,如發生再移位應及時處理。
  3、粉碎性骨折
  復位困難或復位後不易維持者(如巴爾通骨折),常需手術復位,克氏針、螺絲釘或T形鋼板內固定。
  4、合併症處理
  骨折畸形連線導致功能障礙者,應手術糾正畸形及內固定。下尺橈關節脫位影響前臂旋轉者,可切除尺骨小頭。合併正中神經損傷,觀察3個月不恢復者,應探查鬆解神經,並修平突出的骨端。遲發性伸拇肌腱斷裂者,應去除骨贅、修復肌腱。骨質疏鬆者應給予相應治療,以防止其他嚴重骨折(如股骨頸骨折)合併症的發生。

  5、功能鍛鍊
  骨折固定期間要注意肩、肘及手指的活動鍛鍊。尤其老年人,要防止肩關節僵硬。
  (一)功能鍛鍊基本原則:
  須以保持骨折對位促進骨折癒合,以及關節活動功能的恢復防止畸形為前提。樹立戰勝傷殘的信心,調整最佳心裡狀態,掌握正確的鍛鍊方法及意義。功能鍛鍊從骨折整復後即開始進行鍛鍊,且貫穿於全部療程之中。活動的次數及幅度要根據骨折的臨床過程及穩定程度,增加活動的次數應循序漸進,運動幅度應由小到大,持重由輕到重(特別說明:4周後方可開始持重),動作協調,對稱平衡,要避免引起骨折端旋轉、分離、成角的活動及有害剪力。
  (二)橈骨遠端功能鍛鍊方法:
  固定初期,必須知道功能鍛鍊的必要性和骨折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以及併發症的預防辦法,要高度重視。
  1、骨折早期(傷後第1天~2周):
  在骨折復位後即可做2個動作:用力握拳、伸直並張開五指,以鍛鍊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活動及鍛鍊前臂肌肉的主動收縮。此期做好功能鍛鍊對消腫很有幫助!對老年患者應特別強調肩關節活動的重要性,在傷後3天即應進行鍛鍊肩關節的前屈、後伸、內收、外旋、環轉活動以防止肩手綜合症的發生。注意觀察指端血運及淺感覺變化,期間注意綁帶的鬆緊度,過鬆過緊均需及時找醫生調整以避免骨折移位!!複查X光片。

  2、骨折中期(即傷後3~4周):
  骨痂逐步生成並逐漸成熟,區域性腫脹消失,複查X光片見骨折已接近臨床癒合,在早期功能鍛鍊的基礎上,開始進行腕關節背伸和橈側偏斜活動,前臂旋轉活動的練習,要循序漸進,逐步增加活動度,以免骨折再移位。滿4周時解除夾板(兒童3周即可)。
  3、骨折後期(骨折4周以後):
  後期骨折已達到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解除,要針對病人不同情況進行指導,尤其是腕、肘關節的活動度,對於關節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礙者,要進行充分的練習,亦可使用中藥外洗舒筋活絡促進康復。此期做好功能鍛鍊對防止肌腱粘連很有幫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