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耐力下降是慢性肺原性心臟病的典型症狀,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動脈的慢性病變引起的肺迴圈阻力增高,從而導致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肥大,最後發生右心衰竭的心臟病,簡稱肺心病。其臨床特點以咳嗽、咳痰,活動後 心悸,呼吸困難,下肢浮腫,X線顯示肺氣腫、肺動脈分支擴張,超聲心動圖顯示右心房或右心室增大等。本病病程發展緩慢,首先患者多有長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現乏力、呼吸困難,其次逐步出現心悸、氣急加重和紫紺,尤其在發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時,通氣障礙進一步加劇,從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並導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肺的功能和結構的改變,發生反覆的氣道感染和低氧血癥,導致一系列的體液因子和肺血管的變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肺迴圈阻力增加時,右心發揮其代償功能,以克服肺動脈壓升高的阻力而發生右心室肥厚。肺動脈高壓早期;右心室尚能代償,舒張末期壓仍正常。隨著病情的進展,特別是急性加重期,肺動脈壓持續升高且嚴重,超過右心室的負荷,右心失代償,右心排血量下降,右室收縮末期殘留血量增加,舒張末壓增高,促使右心室擴大和右心室功能衰竭。
勞動耐力下降發展緩慢,臨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種症狀和體徵外,主要是逐步出現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損害的徵象。按其功能的代償期與失代償期進行分述。
1、肺、心功能代償期(包括緩解期)
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現。慢性咳嗽、咳痰、氣急,活動後可感心悸、呼吸困難、乏力和勞動耐力下降。體檢可有明顯肺氣腫徵,聽診多有呼吸音減弱,偶有幹、溼性?音,下肢輕微浮腫,下午明顯,次晨消失。
2、肺、心功能失代償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本病臨床主要表現以呼吸衰竭為主,急性呼吸道感染為常見誘因;有或無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為主,也可出現心律失常。確診可通過以下檢查:
1、動脈血氣分析
肺心病肺功能代償期可出現低氧血癥或合併高碳酸血癥。當PaO2<8kPa(60mmHg)、PaCO2>6、66kPa(50mmHg),多見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肺病。
2、血液檢查
缺氧的肺心病病人,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可升高,血細胞比容高達50%以上。合併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加,出現核左移現象。血清學檢查可有腎功能或肝功能改變,也可出現高鉀、低鈉、低氯、低鈣、低鎂等改變。
3、其他
肺功能檢查對早期或緩解期肺心病有意義。痰細菌學檢查對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可以指導抗菌藥物的選用。
4、X線檢查
除肺、胸基礎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徵外,尚可有肺動脈高壓徵:
①右下肺動脈幹擴張,其橫徑≥15mm;其橫徑與氣管橫徑之比值≥1、07。
②肺動脈段突出或其高度≥3mm。
③中心肺動脈擴張和外周分支纖細,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④圓錐部顯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錐高”≥7mm。
⑤右心室肥大徵。以上5項標準,具有1項即可診斷肺心病。
5、心電圖檢查
為右心房、室肥大的改變,如電軸右偏,額面平均電軸≥+90°,重度順鐘向轉位(V5:R/S≤1),Rv1+Sv5≥1、05mV,aVR呈QR型及肺型P波。也可見右束支傳導阻滯及低電壓圖形,可作為診斷肺心病的參考條件。在V1,V2甚至延至V3,出現酷似陳舊性心肌梗死圖形的QS波。
6、心電向量圖檢查
表現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的圖形。隨右心室肥大的程度加重,QRS方位由正常的左下前或後逐漸演變為向右、再向下、最後轉向右前,但終末部仍在右後。QRS環自逆鐘向執行或“8”字形發展至重度時之順鐘向執行。P環多狹窄,左側與前額面P環振幅增大,最大向量向前下、左或右。右心房肥大越明顯,則P環向量越向右。
7、超聲心動圖檢查
測定右心室流出道內徑(≥30mm),右心室內徑(≥20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5mm),左、右心室內徑的比值(<2、0),右肺動脈內徑或肺動脈幹及右心房肥大等指標,以診斷肺心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