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性脫虛是內環境穩定受損的常見臨床表現,見於15%~20%的一般 老年人。其患病率隨年齡、患心血管病和基礎血壓的增高而增多。許多老年人其體位變化時血壓有大範圍的變化,並與其基礎臥位收縮期血壓的高低密切相關。即當基礎臥位收縮期血壓最高時,體位性的收縮期血壓下降最大,直立性脫虛立位時收縮期血壓下降320mmHg(2.7kPa)。直立性脫虛是老年人暈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險因素,即使在無其他自律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證據者中也是如此。
我們首先應對人體正常血壓有所瞭解。因為人體動脈血管中流動的血液會產生一個生理壓力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血壓。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正常值為100~140mmHg(毫米汞柱),舒張壓正常值為60~90mmHg。無論是由於生理或病理變化造成收縮壓低於10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是直立性脫虛。直立性脫虛是指病人從臥位或坐位改變到立位時長時間站立後,可出現血壓突然下降,即測得的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並伴頭暈、跌倒等症狀。
直立性脫虛的發生除了與病人體質年齡等因素有關,許多常見疾病、藥物和治療手段也可引起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這些包括: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症、麻醉、降壓藥、利尿藥、催眠藥、抗精神抑鬱藥等等。另外,老年人活動少,神經和肌肉調節功能下降,影響腦血流灌注不足產生低血壓反應。
病情輕微症狀可有:頭暈、頭痛、食慾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嚴重症狀包括: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音含糊、甚至昏厥、抽搐,需長時間臥床。另外,病人還可出現其他植物神經症狀,如區域性或全身出汗異常、排尿障礙(尿失禁,夜尿,遺尿)、直腸及肛門括約肌功能失調,還可出現陽痿、皮溫異常、頸交感神經麻痺綜合症等。
直立性脫虛預防:
1、早期對身體姿勢加以調整即有效,如平臥時適當抬高頭部;穿彈力緊身衣褲和彈力長襪能減少病人直立時靜脈迴流的淤積;起床或下地時動作應緩慢,雙下肢活動片刻後再緩慢起立,可減輕發作;避免喝酒或過高室溫,或浴池浸泡,桑拿浴等誘發血壓過低;慎用影響血壓的藥。
2、高鹽飲食。
3、有症狀的病人不宜於餐前服降血壓藥,餐後宜平臥,減低降壓藥物的劑量和用少食多餐法進食可能也有幫助,最近的資料提示在某些病人中進餐後步行可有助於恢復正常迴圈,但這種療法只宜在嚴密監測之下施行。
此外,規律正常的生活,充分的睡眠,適度的運動等也是預防低血壓的重要步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